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JCK66问到:阳盛阴虚,不可汗,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不可下,下之则死,汗之则愈。
$ I5 K# J) ]( `; E- j' _- q# g9 g
4 \# S7 e1 [$ P0 g$ D$ u这句来源于《伤寒论》。
5 H9 i& W# Y" v% y0 |" y: [$ [5 a# i' R
; K* E, Z; S( g& G% e2 y6 u* o9 B0 l3 {1 y& v
$ H4 ~+ s: {3 ^ i" p& k( v g
! [& V) E& O6 P
在日常临床中,特别是在中国,很多患者,一上来,屁都不吭一声,认为你这中医能摸脉摸得出病来,就是个好中医。
9 B" P% B& y/ g1 y b5 J' Y: n, D# k5 B% C; a7 O2 o
其实望闻问切,为四诊之未,并非是技术排在最后。而是轮到望、闻、问,三诊都无法定阴阳时,靠脉诊来定阴阳。或是定了阴阳,用脉诊来验证而已。) x* ?" {2 `$ ^3 C( ?
8 Z& C7 [8 p+ e9 a6 W但在临床中,就会碰到,什么都不说的。如果又真望、闻不出时,那就直接用脉诊,《内经》中有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定了阴阳,最少就不会出大错。
6 F! {& q' W$ d) M/ s% ^
) b1 {. x; w0 N1 H至于凭脉说出症状就太轻松了。各寸尺关所主什么,阴阳又各应什么,就很简单了。比如右关脉,洪、数、实,这摆明了胃热嘛,再闻一下,那口臭,太平洋彼岸都有了,就一问,几天没大便了?“耶!神了!连大便几天没拉都知道。”或是左寸浮、数、脉乱,就说,这阵子心浮气燥什么啊?跟家里孩子生啥气啊!“耶!我跟孩子生气,他都知道啊?”
4 r' X) c L/ B* e
/ Q# N d6 x) m. t- A但要开方,光凭这些是没用的,得要厘清主证才能处方精准。可患者就不开口,怎么办呢,那就靠这上面一句话了。3 o8 z! T" o, Z1 d7 R9 C, k S
2 W* N) ^$ A) C8 v9 U$ O/ F6 u& v
5 B' E) s3 V Q& G% g
- t4 U6 l1 _9 A2 [* G( s' h# e
0 T3 j$ F" |4 ]8 B/ x+ R
阳盛阴虚,不可汗,汗之则死,下之则愈
! E. m3 H1 D& N" Q t& _" B2 D8 g: Y5 p
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左手为阴、右手为阳相结合更好)
, `6 [+ e, s! h
) r$ x7 Y- x- }2 u: K& H4 m& _如果寸脉为浮、洪、数、实、大等脉,就不能汗。用发汗法就会死或有危险。用攻下法就会很快好。
! c- o, e0 Z9 @9 W3 B! j3 Q
' q1 l& C8 P- f4 ?! E如果尺脉为沉、细、迟、虚、涩等脉,就不能汗,用发汗法就会死或有危险。用攻下法就会很快好。
) v0 f+ j6 z; e6 _ [; Z$ z
' [, J! U( {+ s: w4 \+ M |" O/ d$ a% c0 u# K- r$ P" i
! d* |. C/ |3 E8 h/ F3 F- V/ n" i
阳虚阴盛,不可下,下之则死,汗之则愈。$ G& U3 \9 Z0 N' _9 j, x# x
$ `( R( E7 a6 g' e* {
如果寸脉为沉、细、迟、虚、涩等脉,就不能攻下,用攻下法就会死或有危险。用发汗法就会很快好。7 N) R8 y8 u7 D c% F
3 n: c6 o- q3 d" x) w
如果尺脉为浮、洪、数、实、大等脉,就不能攻下,用攻下法就会死或有危险。用发汗法就会很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