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 秉持纯正
  • 辨证论治
  • 敬畏生命
  • 呵护健康
  • 查看: 11326|回复: 63

    [疫情跟踪] 2015年疫病预测与防治 (第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13: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天的这次妇科杂病的课程,暂时先停一天,再插讲一下温病中的湿热病。上次讲《外感证治》系列时,那个阶段没什么人感冒,更没人得湿热病,所以大家对课程没感觉,也没兴趣。所以那时就把课程给停了下来。大家回头去看一看,对于湿热病,我光写概略就用了三课,其实是很重视的,但大家没兴致,刀没落在脖子上,所以我一个人咋唬着没用。
    7 }* ?. n1 {7 m4 n
    - r, @1 }6 F' _7 r3 S# m9 y+ r   这回湿热病中的湿温开始肆虐了,眼瞧着那悬着的刀要落下了,大家应该能眨巴着眼睛来看了,所以临床再重新插讲点评一下这个阶段,以及整个今年上半年将主导的感冒疫情的主要证型。" S# a5 s( G  S

    6 V! u+ ~8 T0 _( c% F
    , b$ M, p$ m. a
    ; J5 H" p; }9 d+ l' Y! b6 f        温病学的发展和形成,是明清时期的,能发展起来,其实是当时世医多以公式套路来治病了。认为感冒就用《伤寒》方,认为杂病就用《金匮》方,认为日常调养就李东垣等。不是去辨证论治,而是象现代西医一样,看着一个症状或几症状,于是就认为是什么病,就得用什么方子,什么药。* b+ Z6 O$ |+ N+ J+ |
      e! v3 P, O, q- {$ W* D0 q
      中医辨证中,不光只是症状,还是产生这种症状背后的气候、环境。特别是疫病外感,则必须要“当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对于,温热病、伤风伤寒,光从症状来辨证,还容易点,虽然难,但只要明白一个“渴”字,在“渴”上面做文章,还能辨出个八九不离十来,最少还不会寒温辨错。
    , L- ~8 J1 `( [4 S
    3 m9 h  [( e; x! S( u1 M, q6 @  对于湿热病来说,如果你只懂凭症状,以为辨症就是辨证了,那你百分百会在初期失治、误治。因为湿热病,有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症状多有矛盾性和欺骗性。这是因为,湿邪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会让苔、色、脉比病情要出得晚,如果仅凭苔、色、脉以及一些不适症状来辨证,就很容易出错。
    7 ?* E6 @( Q- s
    - E; O8 P( P  C" D7 K( l% l  温病学,无论是叶天士的《温热论》、薛雪的《湿热论》还是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跟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无法相比拟。温病学说的错漏之处,翻这些温病大家的书,随翻随有。在临床上,只要你辨证的水平能达到真正的专业中医水平,就能轻松的在实践中发现这些温病大家理论上的错漏,很多甚至是很可笑的。比如,温病派的大拿,是禁用麻黄、桂枝、柴胡来治温病的,但在临床上,大家能亲眼目睹我,不但能用这些药治温热病,也能治湿热病,而且还常能一剂知,两剂愈,甚至有的还能覆杯而愈。比如说,温病派常说,《伤寒》方不能用于温病,我基本上是用《伤寒》方来治外感。
    * ]$ f! O6 U8 u( W9 z* b; g6 N  t) ], {9 ?4 z) \7 ^" D; @/ h- K# p
      正是由于温派创始人,在伤寒外感上面的理论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后世的温派治起病来更垃圾。只是国内中医圈子被温派把持着话事权而已,评国医大师以及授徒著书一个比一个能耐,但临床一个比一个垃圾。也正因为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前几年才会有经方派的重新兴起。
      }  S* l+ V# w7 m) ^" b- l
    $ \: U9 K- w5 g5 u" m% H  其实做为一个真正临床者,或是一个希望用中医治疗自己或家人病痛的人来说,就不能让自己“成为一派”。这样会让自己的思维给局限在一个流派之中,以致于如同井底的蛤蟆,学个三五载或是背书一两年,就认为自己能“遍医天下病”了。
    9 L! Q  G, N6 W+ y2 m- m; Z; C0 d; E6 B( C3 U# g% j% x- K
      温派,从《温病条辨》后,给后人一个误导,会以为某些病,只在某个季节高发。这点是因为儒医为主的世医,多不明五运六气了,也不明时令与节气的关系了。比如说,这次的湿温,如果要按“常识”的话来说,就以为这种湿温只能发于长夏与秋相交之季,这就错大了。. V2 x8 f& [# O4 I, a5 Q& M/ y
    / i; ?' m/ R. S% C
      当年邓铁涛把SARS定性为湿温,直到现在,还有一大堆的傻B教授写书说邓铁涛这定性错了,说季节不对,说初发证型不对。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一看这些混饭吃的蠢材写的东西,这鼻涕就给笑出来了,再听说这蠢材还是“国医大师”,牙齿就笑歪了。
    ! _" O: n% Q4 h8 \% s  X. \. t
    1 ]/ i2 z( B; ?! t* _; g* s5 i
    9 ?2 I5 d9 w  `  ^2 r" x6 V  今年这个时期的湿温,就跟SARS的初发有着明显的相类似性。初发,从苔来看,很象是寒证,苔白,初起或薄白;很多患者都感觉恶寒,不渴或渴而喜喝温饮。这就是很典型的症状的矛盾性和欺骗性。往往很多人,开始就生姜红糖水,或是桂枝汤啊、麻黄汤啊、葛根汤啊的上,往往就变为坏证。
    * q5 @& c; |# K. R1 A+ T" m5 {0 O+ C" ~, O
    5 E; c7 e  ^6 F7 K5 I# s# B
      湿温的治疗,要散湿和清热同时进行。否则热去了,湿没去,病仍缠绵;湿去了,热没去,则高烧不已。7 D4 D5 L8 C: H! L

    ; E6 h  Z3 h4 ]8 @2 ?2 k& h2 J
    2 x& Y, a, }! S* h0 N  去湿,在表证,在上焦,就得发微汗,同时清内热。
    3 B; X/ h+ J& `: |7 k: [3 L
    $ J! p7 Y9 l( k; E9 i
    ' N. O8 f, G% b$ K6 b% S  湿在中焦、下焦,当然以利小便为主,但要注意的是,湿温病就是一个表里皆病的病,就是湿在中焦与下焦,其实也只是里证更重点,而表证轻点而已,所以还当注意要解表。
    ; G6 C2 H6 f6 D( V$ q8 |/ A  X  e% g

    % [. M6 G+ j: J( f- [  只用六经辨证,很难说的清。因为是本身的杂病,加上外感,于是合而为病。初期,可能会是太阳太阴合病、也可能会是太阳少阳太阴合病、也有可能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所以如果凭六经辨证,且以六经主方来对应,会显得难以适从。用方证辨证,如果你只知道仲景方中有条文症状的来套,也会明显导致误治、错治。因为湿病就一个症状滞后性,你还用症状来套症状,无疑是找死。+ J; T7 C( x2 d! O/ y$ s. s* h9 J- \& v
    : u2 ~% s/ ]6 }, S1 q
    . P; I# B! |* P7 v
      湿热病,甚至是杂病中的湿热病,都以三焦辨证结合气血津液辨证,相对要容易点,对病位的定性和对病势的把握要准确点。治外感病,首先不是简单的辨完了证就行,而首先得要明白这病目前到了什么阶段,下一步,不治会如何发展;用什么方法会导致下一步是什么结果。要充分明了病情的趋势变化是什么的,这样才能在临证上不慌不忙。
    3 O$ h- B6 i4 c' H8 ]( n$ k+ D8 Q. M1 g: j$ z

    8 V* {7 Z: U: k6 i3 T$ y   外感病,有个很头痛的事就是,变证。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都会产生很多症状,象温病,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都会有可能产生斑、疹、丹痧、白㾦,特别是一向正气不足的,无论是将愈,还是病重,往往是药后身上尽显斑、疹、丹痧、白㾦,或鼻血、牙龈出血等。做医者,得在有这些新发症状之时,很快做出反应,明白是变好,还是变坏。
    / R+ h0 ~- b; ^9 V9 a
    0 M8 A4 s  M) H2 V& J3 x  湿热病,无论是上、中、下焦,都会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的证型存在。温病派认为,胃气足的、阳气盛的,会热重于湿,这是个错误的观点。热重不重,是感染病毒的繁殖能力强不强决定的。
    ! F' o+ z0 ^% Y) R) t# ~# V2 S1 t
      热重于湿,病毒繁殖能力强,则体内免疫抗衡就更剧烈。故而症状以身热,甚至是高热为主,以心烦、渴、燥、咳为主。
    ( {2 e6 L% |* d3 |( |6 y
    0 C7 M8 p% y. D  病毒繁殖不快,但缠绵不去,则以湿为重,症状以身重、口乏、涕多为主。8 \- r- k2 g- h! m

    2 I- V& d6 B% H1 q; ~5 s  湿热并重,就热与湿的症状都明显,甚至病情危险。
    * }0 q- @5 l) Q5 ]( N
    8 E  ?* c& \# V* d8 U3 j- T; o
    4 y. H4 d# s' t, ]  V9 L+ l+ B) t% \& o+ C- V, d+ ?5 f

    3 P2 A8 E2 [& x% d1 D( A* ?  另外,大家不要看我用经方治湿温,就也跟着学。我这是有点儿剑走偏峰,如果看我的处方后直接反推,且只用《伤寒》条文来套的话,无疑是错误的。我最擅长的辨证方法就是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而外感温病,我又都是用卫气营血、三焦、气血津液、脏腑四种辨证方法结合使用,不会结合六经辨证。而处方,又是以药证方,以方证的证机为选方依据。初学者,如果以为可以“形成公式”来套,往往会错证。所以这个阶段的感冒问诊病案,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具备参考意义。
    ' R* v2 I- `  G2 i7 m; h% @
    发表于 2015-1-19 13: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学习,谢谢郎中上课
    发表于 2015-1-19 13: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人连着感冒了,赶快学习。
    发表于 2015-1-19 13: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茉莉MM 挤挤.

    点评

    好,一起学习  发表于 2015-1-19 13:55
    发表于 2015-1-19 13: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nyberry 于 2015-1-19 12:56 编辑 " W0 t1 [1 T8 j9 C9 `

    # H4 L% i5 [, i! V: \5 X' y我就在周六中镖了-湿温,经郎中指导一晚一上午就好了,随带一直在服药的湿都感觉好多了。
    " b) A" |0 z. x. V2 T+ {# L
    ' A# C4 E$ c6 s% W& K: X感觉幸运那,咋运气这么好混到组织里来了呢?0 O1 d5 {0 O6 Y( p" C
    3 `0 w4 Z* W5 K" N. p; _% \: j

    - M: b2 ~: V  u8 h/ G

    点评

    人品好  发表于 2015-1-19 17:29
    发表于 2015-1-19 13: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好好学,谢谢郎中。
    发表于 2015-1-19 13: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郎中!存下学习。4 }- j' i! D. |7 j" Y- e; W/ [8 [
    发表于 2015-1-19 13: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为什么说人有经历才有兴趣学,学起来才会更有体会呢。
    4 b' ^1 _& z  z  c% ?9 ^( }' z9 }" ]( D- g
    我这会对湿热病可是太有感受了。

    点评

    好帖!: 5.0 我很赞同!: 5.0
    好帖!: 5 我很赞同!: 5
      发表于 2015-1-20 00:40
    发表于 2015-1-19 14: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刀架脖子,啥都对上了。
    发表于 2015-1-19 14: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一遍,还是云里雾里。2 T+ ]; g+ m  n* \$ ]! ~) N

    * s7 \, n& M! o反正赖上郎中了,头痛脑热,感冒发烧,就直接找郎叔叔吧。
    发表于 2015-1-19 14: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承认我啥都不懂,只懂找郎中:)
    发表于 2015-1-19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心 于 2015-1-19 10:22 编辑
    9 p0 F  G& Z0 f- n& i
    $ \! q) |: b9 L# i太高深了,就最后几句还能读懂。/ M0 l9 A: S2 y& |
    还有学会的就是多感受自己的身体,对孩子就仔细观察,问诊单填对了,就行了。
    # o  _( g$ G1 v- w  M8 g: l再加一句关于变证的,这个我有切身体会了。真的几个小时以后感觉就不一样了。
    3 ^$ c. u" t. d3 m
    发表于 2015-1-19 14: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郎中的文章,非常有帮助。0 Q6 a6 p5 S! {1 V- P" K2 h- e
    * R. ]- l; c  x( J  ?% j% T
    今年的湿温病确实比较厉害,好多人感冒了两个星期才好,还有的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幸亏有郎中的指导,来论坛求病的人好得比较快。
    - l! o& p# P, i/ T
    3 a* L+ {5 t% n! |, y% r真要好好感谢郎中!
    发表于 2015-1-19 14: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手!!!报告!!!我对湿热病有兴趣!!!!!!跟读!!!!跟读!!!!跟读!!!!跟读!!!!跟读!!!!
    发表于 2015-1-19 14: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爱感冒,但还是要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5-1-19 14: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明白一点,就是敌人很狡猾,两面三刀。很有欺骗性,像俺这样的看不透,就中了敌人的计,于是全家鸡飞狗跳折腾2个星期还不一定完,。。。。。
    - J8 P* {+ G( [1 {+ ~3 j, t9 x- o
    # z* m) ^3 C; m4 U' k4 S% t, f反正俺也不爱动脑子,病了就发问诊单,有郎中,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G* e. W4 r9 e, w0 n
    - E* M  A7 s% {6 `  |
    发表于 2015-1-19 14: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存下慢慢学习理解
    发表于 2015-1-19 15: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湿热话题感兴趣。
    发表于 2015-1-19 16: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第一结论就是有情况赶紧找郎中!  
    发表于 2015-1-19 16: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感冒的特别多,好像都是相似的症状,都是发烧后咳嗽。
    发表于 2015-1-19 17: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郎中!学习了。7 Q) G' t$ i, s3 T8 D
    看了着话:
    3 O$ l4 }; R5 ]' Z+ D* |"另外,大家不要看我用经方治湿温,就也跟着学。我这是有点儿剑走偏峰,如果看我的处方后直接反推,且只用《伤寒》条文来套的话,无疑是错误的。我最擅长的辨证方法就是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而外感温病,我又都是用卫气营血、三焦、气血津液、脏腑四种辨证方法结合使用,不会结合六经辨证。而处方,又是以药证方,以方证的证机为选方依据".
    " l4 J" H; c! V) s; _. H" M* X+ D2 h0 \% }; B3 g
    就知道感冒了,第一时间找郎中就对了。' D; W9 w  H/ o. h& ]1 E
    发表于 2015-1-19 18: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冒时症状不重,持续咳嗽有痰,拖好的。
    发表于 2015-1-19 1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 x1 a& t* p8 o
    发表于 2015-1-19 2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赶快学。。。
    发表于 2015-1-19 2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来# K' Q' p; Y: n; T8 w
    ; m4 y2 y% [9 ?( ?
    学习,谢谢郎中
    发表于 2015-1-19 2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郎中讲到牙龈出血,我得问问,我每天早起还没刷牙的,嘴里苦得很,吐出来的痰就是红的,刷完牙以后有时过那么一两分钟再吐出来还是红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记得以前以前刷完牙以后就不会再有红色了,但是从两个多月前就这牙龈出血厉害,不过上周好像就没有,今天早上又这样了!
    , u  ~1 ~4 X- Q" |* K" B: @6 z
    发表于 2015-1-19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好好学习,遏制在初期阶段。前些天,朋友家的亲戚相继发高热,住院挂水若干天才好,医院里的人,超级多。
    . {* N. j1 i" w/ `/ \2 r- T

    点评

    好帖!: 1.0
    好帖!: 1
    湿温要是挂了水,病不会往好里走吧  发表于 2015-1-20 02:52
    发表于 2015-1-19 22: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 E; E7 E* V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金錢 +180 收起 理由
    医者易也 + 30 + 180 不多说,赞一个先!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2: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5 e0 N) P3 T* A* ^
    脾胃问题,估计是胃热。
    3 i+ r! q7 V5 o% H' L4 J, c具体定证,还得更多信息。
    - S) G9 @" x$ d: t0 o, o8 _
    # D9 H8 @- K0 e' J$ Z; r
    5 N; b; R! `, v* X& ?* @3 W8 M! n4 k! J  [
    发表于 2015-1-19 22: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来抢个位置,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邮箱

    GMT-4, 2025-8-17 15:59

    纯中医 chunzy.com

    Authentic Chinese Medicine (AC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