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源:蒙城郎中 于 2013-01-166 l: T$ ~" @! U
# S% h. j5 W- W; j! O+ q+ a, P& }0 c, j$ }. @
刚舞女说到:风寒暑湿燥都会引起咳嗽。五脏六腑哪里病都会引起咳嗽。+ _) o7 O4 Y) } E. W, [+ W! l) T" h
3 B9 A( E) E: W5 V% V
在中医圈中有,治病不治咳喘,一治丢老脸的说法。其实就跟明清以来,中医治学上面的误区有着很大的关系。
& Q* \: ~, ^/ K0 P8 }( W4 r6 L9 [" i6 p' D) `5 `
从明清以来,很多人学中医,就象学初中数、理、化一样,希望就光背背公式,就能应万变。所以,汤头歌、药方歌、辨证歌、脉法歌等歌诀层出不穷。/ Y& ~9 U' x# G) V+ \& f8 ]
) Y, e- M8 e$ E5 h& _
也导致从明清以来,大多数人学中医,先背汤头成了第一课。对经典基本不看,或是临床多年屡遇瓶颈,才去找个经典来查查看,试试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的治学方法,在当前的中医学院依然盛行,教纲都是这样。* j# s; E; W: a3 L# {. u
3 j" A6 E4 q( p" W
我小时候,也不例外,也是死背汤头过来的。一直到,我学了高等数学,明白了什么是逻辑分析后,才重新开始,读经典,明医理、晓病理。这么五六年后,再一回想着师傅用方,以及那些名家圣手用方的思路,就豁然而解。
?( W7 J1 z+ a+ p$ r4 s
6 o' k3 C1 C0 A" \' @9 g2 L3 m8 W# Y中医没什么疑难杂证,疑难就难在了医者自己的学识水平太低了。也无怪病,怪病怪在医者不明病机而已。0 t3 k4 m3 n3 K! y7 K
- J+ t) H! s+ G就以咳嗽一说,不去盯那咳,就去查寒、热、虚、实,我就守着“阳盛阴虚,不可汗,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不可下,下之则死,汗之则愈”的法则,见证拆招就是。4 H% F |* R& }$ n6 z# ^5 t
3 ~, w) n8 z* W, t/ ^6 y) b我不管你是咳嗽吐血,还是吐牙。我只要知道你这是肺热还是肾寒就行了。) P, I7 i" i* V9 Y! h7 |* e
8 H7 {' V! U& ?* W7 a9 o
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就必须要明理,要先学经典,要先学基础理论,枯燥,但几年下来,你功力会超过那些没理论的、挂着专家教授的牌子的强多了。他们治不好的病,你全能治。他们认为的疑难杂证,你就能一剂让患者明显觉得病情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