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药不对证就是毒 不要过于注重单味药性 会害死人的“秘方”: d" _& W1 _" J4 n, K5 D
" l* y) s1 E3 T9 G
中药不要去乱试 “进补”也能补出问题 经方药效的快与慢/ U4 P/ J! D2 h
7 X1 o' W8 [$ z) S
药味药性--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滋阴类的药煎法小窍门 葛根加石膏汤煎煮方法* |; [4 Y# _. j8 \2 A1 ~& D- U& k' q
+ [" `; n+ K. d; D8 D+ p2 `' _: ]
谈服中药时的忌口 服药后发汗的原理 小柴胡加石膏汤煎煮及服用方法
$ P/ c3 D, | {. X/ _1 Q3 ` W4 F* @* c8 j6 K3 H
“发物”究竟是什么? 关于未成年孩子服中药剂量问题 白虎加人参汤煎煮及服用方法
. i! h+ N8 h/ S* Y H/ A5 p4 w! P* @: M }3 @6 N; R S
郎中谈孩子的药里如何加糖 中药材的存放保管 麻杏石甘汤煎煮及服用方法
+ @ Z6 S$ j7 p5 Y& J- o中药粉疗效一样吗?( _9 e, B6 W& y' r
# y/ ?" C+ ?9 R! L==药食同源== 6 A' j# y4 W) ~! U# ^' x# a1 q9 ?1 F; G
" X" }4 z6 g* |+ }7 ^1 U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基本上,什么野生植物多的,这种野生植物就能治这个地区的久住之人多数疾病。
; M- Q& Z2 {5 Q; P7 h( e# _9 b/ G4 y: |2 |/ W! S( Q
药食同源,在古代因为交通运输不方便,这些偏性较大的、且不是本地盛产的药食两用品,基本上不会用来做日常食物,所以副作用并不会很大。以至于很多写本草 书的人,误以为这种东西任何地方的人都可多吃,那种东西任何地方的人也能久服。比如只呆四川的,一定不会认为附子不能久服。8 T& r* x: k0 t! D
6 \2 H3 C- G0 J) u8 H" T而往往迷偏方的,基本上也就只看一两本本草书,就以为学了中医,而且也往往是挑象《本草纲目》、《中药学(大专院校教科书)》这类垃圾书看。所以才会以为这也能吃,那也可久用。不用辨证的。其实他们也辨不来证。$ t1 B) W& ? l9 ?: h O" o: }) i
6 Q2 Q4 j1 o* o) q) T" v
现代不同了,别说在别省的食物,就是太平洋底下500多米深的海产都能给你端在桌面前来。
4 W }7 f" \+ T" F% |: D: a4 \) }! k S
这类,不是自然生长于你周边环境的,自然不能久服、多服。特别是本身脾胃不强者。
3 Y: i, I* n1 P8 \2 F' n1 ~- ?
" C; P* |2 b4 ?( z6 Y4 `! v6 @脾胃强者,还能扛一阵子再倒下,这脾胃不强者,自然一吃下去,没多久就有吐、泄、发寒、发热等明显自我排异、自我医治的过程。
! }+ w6 [0 M" W. l9 ~6 {
I6 J; `- r6 m; q0 T对,万事万物间都有相互制约、 相互资生的关系。, y! @: T3 ]4 k2 q* S4 ]& s4 x5 j
6 }7 |* _. W6 P1 w: Q
不伿伿在于天然食物之中,一些我们经典搭配的食物,同样也是这种模式。3 E7 Y0 m* o3 u6 {2 e
- \5 B+ `3 R8 ~0 O$ E7 x+ y
比如,用艾叶、荷叶等来包糯米粽子。艾叶或荷叶的清香能增加粽子的香味;能包裹住粽子成型但又易蒸熟;这些都是相生相助的,同时艾叶或荷叶还能助消化粽子的积食,如果吃粽子吃“艮”到心了,用这包过粽子的艾叶重新煮次水,喝下立解。
: c. S- o) u) F# a. ^" d( a3 Q k. I- u( Z, k; Y7 B' @0 z6 j& r
天然食物中,不但果实与外皮有相生相克关系,同生长环境也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且这种相生相克更是结合得完美,用现代的话来说,有着矛盾的统一。这种相生的同时,伴有着相克,这种奇妙的关系,也只能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 B1 i% d- Y# L" e2 `% X4 w( g7 D问: 海鲜好像不一定大寒,好像河鲜是寒的,海鲜是热的。越是深海鱼热性越大。三文鱼好像热性挺大。
& K: A/ A8 f" H7 y! n$ T* ~郎中答: 对!越深海越热。海鲜最重要的不是配姜,而是必须要配醋。醋,酸收,能把海鲜的霸道燥热给收敛来。
+ C2 [ p3 v" [0 U' g
2 L, ?1 I/ i, p1 m+ f! F1 G3 [郎中谈薏苡仁与赤小豆去湿有差别
3 q1 K1 g9 u7 o( }& _; K1 V. q, F. ?薏苡仁就是日常的薏米,偏于治湿热导致的筋不舒、湿恋关节和湿热毒疮。在拨毒去脓的方面,效力要差于赤小豆,同时在去水肿方面,也要差于赤小豆。赤小豆,7 Y5 r( f$ r) J9 r( D
( }8 s& T2 [8 E5 |8 a( K- S薏米去的湿,是在关节间的留恋湿气,赤小豆去的湿是在肌肉中的湿;薏米能舒筋解痹,赤小豆不能。这样大家就好记了。都是去湿的常见食物,用起来还是有差别的。* X4 r0 R' P- m9 ]: d
* Y' J+ k9 R4 |==厨房调味品也可作为应急用药==( N( g R. x2 {8 b$ e: I7 h
9 H! \0 O! R @问: 可以在家里备点常用的中成药吗?如板蓝根啦,玉屏风散啦,香砂养胃丸啦,抗病毒冲剂啦,藿香正气水啦,如果来不及去抓药,先拿这个顶一顶行不行呢?
+ U5 X% S7 \! j9 M3 N+ N) s
1 a. Q7 n7 w! F. j郎中答:2 u$ @& q: C$ a/ ?) T& Y# b. M. L
& ?7 P' Y! l2 N
不就是酸、辣、苦、甜、咸五味嘛,不就是升与降嘛,你厨房里多备点儿作料不就得了。你家放瓶醋会占地方?放点儿花椒、胡椒占地了?放几块姜、蒜,摆一瓶蜂蜜、一包红糖,半袋子绿豆,一把儿盐就把你家厨房给占满了?
5 L7 d! j3 g/ _9 [4 D* ^1 w( J3 k, q1 |' }3 c# o8 l: K4 h
桂枝汤? 我先用个酸辣汤不就抵上了? 桂枝的药用0 c5 {% D' O4 u0 y+ z3 @9 E* {2 B
' U: P2 u7 B! _麻黄汤? 我先用花椒发汗,再等天亮配麻杏石甘汤行不?5 r( p% c* d' |
, c8 X6 v& Z1 R) C7 ~$ g葛根汤? 我用沸水泡蜂蜜,捂着被子发下汗,再狂喝到拉尿,还不解,等天亮去配桂枝加葛根汤行不?3 w- \7 ?% V. Z2 W; G9 B1 K7 _
4 j% V# X- u$ i, G) \麦门冬汤? 吃冰糖米汤,就是简易版
" H7 m4 j: z% Q" D
) o L- T# e5 P5 c: W1 M不就是外寒我发汗,内热我清解,暑湿我先尿,缓阵子我天亮配个药不就得了。0 E' b" R( K' B
( C! @, Z1 w& @9 O, _% ^' n+ Y
紫苏可以洗净晒干,春天如果有风寒感冒时,用来泡水喝
9 z+ t3 h- [" }+ `3 J% ^) {3 z/ g" W5 [) {2 z" K5 }7 D
青桔子皮舒肝气、化积上面效果强,胃火炽的孩子易有积,也易肝气不疏。
( l" M+ z" i6 R" r7 g3 W8 L
9 l0 m$ j# P1 L' O( u' O3 H1 D9 F海鲜类---河鲜是寒的,海鲜是热的。越是深海鱼热性越大8 Y( h, q# C/ ?% ~* Y
' l% s% @4 G4 t3 z ]9 p/ w
普通桔皮或陈皮,重在引上逆的胃气下行。 陈皮下气,有些人脾胃差,吃肉食特别容易胀气。陈皮就起这作用,不会让人胀气。怀孕的不能放陈皮、萝卜这些下气的东西,容易早产、小产。 _, ]5 M2 o( x; A
! M/ u% _) q4 Z
绿豆汤去胃火的同时,更多的是泻胆火、肝火。小儿肝火旺,但经不起泻。$ @- b/ _3 _. a9 _$ ~
3 S3 N4 o! x7 r
西瓜去胃火力大,猛!有时胃火就让西瓜一压,拉下肚子,中焦火就全清了。
( d0 } g* r a2 ]6 j1 n" b3 x) o7 B2 w8 V* G8 k$ C
蜂蜜去胃火,来得缓。象长期下唇皮干裂,甚至发黑的,就用蜂蜜来调,每天早、晚各生服一勺,贵在持久,一般要持续一个月以上才能见到效果。
* x/ i1 j4 k0 g
* W+ v9 ~$ d1 i但好处是,不伤正气,且在微调中,把人体正气调到中正之位,类似白芍的功效,但更偏重滋补阴液方面。- H* G& d7 I1 h9 }! ?
, w1 Y) E9 ^6 y) Y0 l
酸奶去胃火,比蜂蜜的力大,但比西瓜的要小。对风温初起或病快愈时,嘴唇皮干裂,微渴时,吃酸奶好1 ^2 D/ g" Q* B4 }; m- `
/ T% D( `+ ^0 @( v) e6 ~9 x. t醋可以用来敛腹痛。一般肌肉多的地方痛,都可用醋。
$ F( n9 o* t- M郎中答饮食/ 药用的相关问题收集 ( ---这贴里包含很多药食同源的内容啊! )
% F% M! [+ r& m! Z4 i
4 e0 A+ ?2 o$ ` s8 x8 Z0 D3 e' F# \' K1 l/ {
1 o) _$ F% W5 s$ v
温病感冒应急,不同的食物作用,各自有所细微的差别:, ~& B# p/ q+ @- X' t# |
, w4 v. p2 Y6 o% n8 i# ?6 V7 d' N) ~( z
西瓜,重在气分热上面,重在实证的热上面,以清降为治法。
h1 a0 v" v+ u% t( {% D8 \* O v' T# P4 x3 I
可乐,偏重于热在上焦或卫分上面,特别利于热在上焦的,以宣导为治法。9 R8 Z, L: M: D+ N' z0 D
. t5 g4 }7 h. V酸奶,偏重于营分上的热,重在虚实夹杂上面,以滋阴为治法。
0 |1 o. M) e$ Q+ i
* O0 E! q7 Y5 Z2 I- b蜂蜜,偏重于营分和血分上的热,重在虚热或久病致虚上面的滋补和缓急,以滋阴和缓急为治法
/ G4 d7 A3 i# d& w9 \/ r- F( ~$ u# W2 A' @' b9 w% e
红糖和冰糖的药理区别
& Q4 |0 A' A) k5 ?% {红糖和冰糖不是效果相反,是功效不同。红糖偏重于温脾土,冰糖偏重于滋脾阴润肺燥。
: }) I2 K; P! l4 K. [0 v1 Q8 k1 W+ ^) d7 v2 R. f: v9 J' }* B
本身方子药味少,且针对的也不是寒热错杂、虚实错杂之证,所以不会用反佐法组方,而且两味药中,西芹是行气药,用量要轻,而冰糖是养营药重量重,这重的用了反佐,自然轻的药就没起到作用。反佐药得轻,得量少。+ G( d1 k# I0 ~; ?! a
* E. y# Z- |. x) E( M9 z' L
% `2 M, U( U3 ?) Z) V, }7 `
1 F' _0 t# ]0 F/ S/ p }
======================
1 G6 F) g: t" v# r+ l提请注意: - v) G- B' t" i0 c
中医开的方子,是根据患者当时的气血阴阳,以及当前的气候状态而开出的。哪怕是症状没什么大的改变,方子也不能过得太久而抓药服用。急症方子尽快抓药服用,杂病一般一星期内,要服药。 最长不能超过半个月,过了半个月,就得要从新开方。
7 V( y& i. u; t
$ _+ O! ^$ I( b5 ^2 x其它关于煎药的讨论贴7 ~6 }- t, l8 ]# d
【实践贴】人生第一次---买药,分药,熬药 电高压锅煎药实践报告.6 J1 Z9 Q- E! K P3 f/ {3 X' q
速溶中药效果好吗? 中药粉疗效一样吗? 中药绞碎了再煎是否药效会更好?
+ q' \, B$ Q- z# H. }6 q
* g: o! w' ~5 C" j==喝中药的温度==
1 X" t% ^( f6 G$ }% L5 P3 [, ^+ e: Y7 V" M2 k% l- {& M1 b
问: 大家都来说说一般喝中药的温度和时间。我一般早上起来喝一杯麦片然后就先喝一杯中药,然后一直到晚上吃完晚饭再喝一杯中药,温度基本也就是在温温的40-50度左右。我们一同事是让医院烧好塑封的,每天两袋,这两天天热她竟然都是凉的就喝了,这样对药性是不是有影响啊。& w7 z) w* r( T6 {, V) r
" b& z5 P3 _' ^1 Y& {! N" N
郎中答:
+ g! u" F2 W1 z7 i, X* K一般如果是治热证,多以凉服(如温病感冒) 但虚热证,有的人怕凉,也可温服。 治寒证,一律用温服。; @+ q0 d" m) o( ` _
, D5 z2 G9 t4 j' ]- h4 R温服指的是:入嘴稍烫。* A- e4 I o1 ~* A/ g
: k+ q$ b5 Z Y0 x凉服指的是:喝进肚子会觉的冰冰的。
/ b T3 t# d8 K) i3 I V% T: y1 M+ b6 ?# {" P
室温服指的是:汤药在室温环境下存放几小时,温度和室温相差无几。
4 E' [. X ~/ }7 {: n
5 A' p" I" x* F, v$ A ~# o6 y==煎药用锅== 5 \& X5 ]3 H {* @
也请参看”高压锅煎药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不锈钢汤料篮 煎药用锅& c4 _5 s4 v1 m6 ^
可以用任何材质的锅,药效跟锅的材质没任何关系。包括不锈钢锅、铝锅、玻璃锅、铁锅等一切锅
) l/ ?) b+ i/ d( E) P# ?4 K, ^" F
3 \/ u8 x9 {5 W$ J- ?# n5 D问: 用瓦罐煮药还是有道理的吧,主要是不和药物起反应,铁,铝是要起反应的,最好不用。不锈钢,玻璃,陶瓷估计都没问题。另外据说紫砂可以呼吸,熬药最好,不知是不是真的。8 ~1 t2 I, K/ {9 y
Q$ T z4 a& F" I# K- X6 M郎中答:. s# D& U& x! V2 Y7 l/ @
你真的是让“科学”给忽悠了。记住!我们的先辈是不懂科学的,他们能找出上万种中草药,真的不是拿着试管和烧杯分析出来的。他们只是把那些药物吃到肚子里,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而归类的。
, y! ?# |0 Q9 z0 b9 S% `8 ~
- B3 o) i' k/ W. W* D请问,你用铁锅煮个肉片汤和用紫砂锅煮个肉片汤,都煮同样时间,让你闭上眼尝你能尝出分别吗?吃到肚子里后,你有不同的感觉了吗?8 d& g4 w7 i$ B' Y3 F
! K+ F4 C3 n5 N" W' t
古代煎药,火采用了五行的火,木头烧,采用了五行中的木,又有水和土(罐)。这金少了咋办?于是有“聪明人”想到了,紫沙陶敲击有金属声,于是金木水火土都齐了。这是因为,独尊儒术后,秀才们一不观天,二不种田,已经不懂天文、地理了,所以就常能“幻想”出这些东西。
+ P0 Q" u; i M4 }! L$ e! Z# t7 i8 F @
还有类似“首乌”,白头发要变黑,这药好,你看“首”都乌了。这当坐月子的生病了,什么方都加味知母,让刚出生的孩子“知道母亲”的苦。
& J, U- k/ h% b+ c( O
" F2 ?- {- q+ W+ P明白这些傻蛋了吧?为什么傻啊?因为他们不懂“辨证论治”才是至高、至上、至准。就是他们明白了,也学不会,故而只能傻。现代人比这些傻蛋还傻的也有,还很常见。4 [: ]7 B" q6 }3 p9 y
+ w. L- y( j1 U" b3 N1 @( |注意:药有没有效,主要在方子对不对证,次在药材质量,再其次在煎药的方式。唯独跟锅的材质没有任何关系。临床中,从来没有用砂锅煎的药就比别的材质的锅煎的药效更好的现象发生过。也从来没有,用铝锅煎药,方子对证,药材质量好,煎煮方法对,病就是不好的现象。# t3 \+ a0 U9 G E) C/ C
4 v2 t% N( l6 l/ i
( J9 t8 h8 o7 s6 O
+ {) t! t; }) J* o) H' q
==煎药方式:==
5 E6 H$ K/ e! S- l8 o6 @* a, V如果不是补剂,不用全程小火。一般中火就行,如果是取辛味的,如葱鼓汤,就要大火。
' |, L' k$ L8 p( y0 c! {
; Y( {) V+ [) q, ]! r* R有时为了急救也会大火急煎,并边添热水再煎的办法。一般习惯做法是,沸了就揭盖。
2 l; O+ Y: I" T0 J1 t) E y5 V. r* u- S, d
和剂,是和解法的方剂。和解法,一般运用于病在半表半里间,用药物使表里、虚实、寒热及偏盛或偏衰,趋于平和,以达扶助正气的方法。象小柴胡、大柴胡、柴胡桂枝汤、栀子干姜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四逆散等都属和剂。
+ I- B9 B: N0 N% D# Z
2 A+ T: Q% F; R3 j3 o一般有两种煎法。( I( O/ W: |, b8 U- {
: ]2 }$ `6 l. j! x, w$ r e第一种是,先煎汤汁到一半,去药渣再煎到三分之一。' l- u6 ~3 [/ f7 t% D
2 U: N, f/ H- V9 k9 C第二种是:先煎汤汁到一半,留渣取汁成汤一;再用药渣加水(这次的水要温水或热水,不能用冷水)煎汤汁到一半,去渣取汁成汤二;第三步,再用汤一合汤二共煎取一半。
3 @- [9 t7 Z7 _# U2 w" \2 N1 A! D+ q
. D7 Q. O6 l3 Z7 c q6 q我多用第二种方式。第二种方式,也是《伤寒论》中的原法。取的是两次药汁和合之意,但临床中对比,不用和法煎取与用和法煎取,同一方剂,药效作用差异很大。
$ l0 Q; J0 o. a. I请教:中药绞碎了再煎是否药效会更好?如果先用blender把中药绞碎, 然后再煎,这样药效会有变化吗?$ @$ p% [' i1 j* ]7 y$ g7 h
一、滋阴类、寒凉类药物不宜高速粉碎,高速粉碎会产生热量,而改变药效。/ c9 P- k) E& E( }5 ?
8 R# ]- y- _7 I5 U) Q& E: O
二、能打得碎的药物,多数是含淀粉量高的,如葛根一类的。打碎了煮一下就成糊了,喝起来特别难喝。4 \0 I, _. P/ n$ }$ \8 H6 ?
+ A' ?7 X' {- a5 o' X三、一般大块的药,提前浸泡一夜或一天,煎之前再用刀切或剪刀剪。没必要打成粉。3 u: K# F. F5 Y$ b
* [2 \2 f5 i6 E
有没有什么药不能熬前泡一晚上的?4 c+ P* }. _0 M% p% }
发散解表类药。/ o1 r% q# r9 ~. g: V% J) L
) }' ^/ i& J0 @# |
瓜蒌根都不必要打碎,瓜蒌根俗称天花粉,跟粉葛一样,其实是这种根茎干了后,表面有粉。
4 Y- g3 x7 N- {+ m5 c全瓜蒌和其它大块的药一样,只要将大块的稍切成小点的块或是粒就行。如果真打成粉了,这类含淀粉高的药,煎药后,就成糊糊了,入口其难无比。4 S3 r, P0 S9 z6 {
) X- q: ^& l- {, e
红参切片煎煮4 S3 v4 D# T/ c: x5 K+ w _
一般要用红参的话,就象煎独参汤一样的煎。参买参片,或是用水打湿,再用个湿毛巾包着,放微波炉热个一分钟两分钟,然后用刀来切。如果不赶时间,可以隔着水蒸个二十来分钟,再来切片。 切好片的红参,放参盅里,再加水50毫升左右就行。参盅在蒙特利尔很常见的,可能法国餐有的汤要用,反正我在很多家居店里看到过类似的。家里没参盅的, 用个碗,再用铝铂做个盖子,只要保证这碗放到有水的大锅中,蒸时,大锅中的水进不去就行。红参一般看干湿度,隔水炖个一小时左右就行。参汤兑到其它的药材 煎好的汤中就行。- ^, j% f, ^0 C4 }& b1 }
. V E+ H5 v) ~! n7 B
麻杏苡甘汤里的麻黄要不要先煎/ ^' U. P: ~/ T
$ _0 @4 `; q& g( ^4 Q- \. f
郎中: 麻黄要先煎。麻黄如果是陈制的时间长的,不会起沫。如果较新鲜的麻黄,会起沫,起了浮沫的,要把那层沫给去掉
# |: A8 @/ b7 A& W/ |$ c7 k+ M2 C2 g
现在能起浮沫的麻黄很少见,先煎的话,一般是水沸再煎掉200毫升,或十分钟左右1 F; c0 h; }0 A# m. S$ z
" ?" e! F" X) g7 Z
6 e7 f+ \7 |. k 经方药效的快与慢 : C' L& G9 }9 g/ S$ B5 J
* u: @6 Z5 y- ~/ N病重用汤剂。病急用散剂。病缓用丸剂 h7 I& a2 _& P$ }" x1 j( E' v. `
; s4 s2 z8 P2 K) X( }' H( @
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煎煮方法
" ?5 }4 k, b" G+ f' R5 }4 h 这两个方子,小柴胡汤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都用的是原方。从我临床应用来看,两个方子都守原法煎制,效果远强于随便煎制。
2 E. M. l3 F) W2 i R0 o2 J" E [6 e/ e- ^/ z) r/ V( j$ O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党参、生半夏、生姜、炙甘草、大枣对半剖去核+ R' M9 \8 Y: g/ i
7 |! L* q' _/ t# }* m' X8 z3 W
先用水两碗小火煎成一碗,取汁。再用水两碗小火煎药渣成汁一碗。两碗汁再小火共煎成一碗,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6 a: p& A+ e* \: y
2 F1 [6 C' I$ B" ^1 V/ ^& g 不共煎、或不温服、不饭后、不用小火,效果都要差很多。. |8 u! [7 ~8 U* }8 v* U2 _' @
4 x- V4 M+ \% r; w* I9 t! l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黄芩、白芍、阿胶(烊化)、鸡子黄两个。
: A& W1 u. D# i l& f # i5 @) T9 \ H9 o# h2 W
水两碗,先煎黄连、黄芩、白芍,小火煎至一碗,去药渣,入阿胶搅拌烊化,待药汤温度接近室温时,放鸡子黄。2 `, l) `, W7 m' V2 m
! j- c" m' L) l, |( [. t 鸡子黄必须要汤冷时放,如果鸡子黄一下去就成蛋花了,药效就没用了。再一个药冷服效果强于温服。5 B" n3 b' Q. F* Q" e; w8 s
( a! K: U/ k3 j4 }$ M4 y. E
/ z* ?0 X, a& {+ p/ Z2 m煎药时,药开了后出现的泡沫是不是应撇掉?' J4 `7 W4 L/ n4 e2 {
绝大多数的浮沫,在继续揭盖煎煮时,会自动粘吸到锅壁上,在滤药时,抹掉那一圈或半圈的沫渣就行。. a% b; |2 x. G1 w, a# A
4 Y0 i ^ x. O0 v# Y! C4 x
要去上沫的药方,基本上是不煎煮时间过长的,比如象麻黄汤、葛根汤等,不是三碗煎成一碗之类的,而是煎沸了就用的。这类的有浮沫的才去浮沫。
& J4 u$ F3 E% F1 N$ [% a9 |& Z2 c; C' v- N# g
而煎煮时间长的,要浓缩很多的,不必在意去不去浮沫,浮沫多自动吸到锅壁上了,就跟煮骨头汤的血沫一样。
+ ]8 F! L2 ~8 r& ^
+ a: ?! w4 Z |8 u8 J2 }我一直对各种药的煎法都没有头绪。每次郎中开药,都得追着他问怎么煎,用什么火。最近因为拿的药需要去渣再煎。第一个10副,没问郎中,自己乱来。基本都 是该剩600ml,我最多剩了400或者500ml. 而且,有时候熬了第一次,因为有事就跑掉了。药都凉透又才煎第二次。前两天郎中开的药,也是要去渣再煎。所以想着把追问郎中得来的注意事项分享一下。估计 跟了郎中一段时间的姐妹们都知道。但也许这些信息能帮到新来的。(比如像我,考古不彻底。就得每次问郎中。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2 G) `6 A% _% v* n0 x# u* p# {- m
郎中原话: 1. 药去渣后,一定要趁热再煎第二次。否则会对药效有影响。 Z# u) q8 A) J9 `" J
2. 煎中药其实跟做中餐是一样的,精确的份量是没用的。因为每家的火有大小不同,每家的菜有干湿鲜润的差异。所以讲究的是一种比例和经验。熬药的人自己觉得比例差不多就可以了。0 u4 B8 z: `/ l5 a# }, k9 m( E
2 u. I% X/ g0 K- Q
另外,如果没有特意说明的,药都不需要提前浸泡。如果没有要求火大小的,就全程用大火
( O7 U2 D; x$ {+ T% ?' j7 \4 N: r6 H( m. Y
9 x0 G/ ^9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