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来源:蒙城郎中 于 2012-09-27
; X# R9 X) A: O
9 R1 I5 O, ]6 S5 y0 z, K- [% U. d9 a( c# t# ?8 S
中国上古,因为写个字都得用刀在乌龟壳上或是竹子上刻,大家可以去拿个手写板,再装个比较早期的蒙恬手写识别软件,抄个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经》看下,是不是没抄到一千字就要抓狂了。
7 r# l; n" x# E( t/ D M8 G! n& _, u) c' L- n8 b ~, T
同样,写个《黄帝内经》之类的书(内经只是现阶段已知存世中,相对最完整的一本先秦中医典籍。),也会抓狂,于是能省的字就尽量地省。在当时,还是很容易让学医的人看得懂的。但对于现代的我们,是很多地方是相当难明白的。5 Q, v3 }9 \' L- L1 j
( E4 v l+ N" _ U我曾经说过,中国上古在文字出现前,已经确立了三种天文学说,盖天学说、宣夜学说和浑天学说。中医的思想,来源于上古天文学说思想,而《黄帝内经》就涵括了这三种学说。比如“藏象学说”就脱胎于盖天学说,“营卫气血学说”、“经络学说”就来源于宣夜学说,“五运六气”就来源于浑天学说。三种天文学说,有相关联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的理念。7 b: D- A' B# q0 t% |0 F
1 t2 T% D8 U; e要真正能看通《黄帝内经》,首先要看过《古代天文历法》、《春秋繁露》、《天学真原》、《中国天文学源流》、《中国古代宇宙观》、《天文考古学研究》、《中国医易学》、《中医的天文学背景》等这一类的天文书籍,或是仰头观天个十几、二十年。然后还要有相当的中医临床经验,否则都是空谈。$ _. L% ^' X @8 i; F2 q
. Z, `. c1 L* V8 [, t( Y1 m
《黄帝内经》是本可以时时看,重头读的一本经典。有的人就靠领悟了里面一句话,而受益终生。
: f* r' k5 n$ ^0 m, E, |7 S3 Q
3 ?) {+ h( g7 ~6 I0 B3 S7 Q做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不提倡学《黄帝内经》,因为没有临床的基础,只会越学越偏。中医不是闭门冥想的一门“学问”,而是实实在在要用来救命或杀人的“技艺”。现在很多没有临床的,只是仗着自己古中文底子好,用训诂的办法来解读《黄帝内经》是很危险的。其中就包括一个北中医的古文学女教授,她传扬下上古中医文化底蕴是可以的,但真听她的用之于临床或是用之于自己日常的调理,是会出危险的。
6 b: I" j9 [! I4 _% n; [) c) ?9 E' b" j* }, q" b4 f
----------------------------------------------------------( z% t3 j; [/ V" n. m% Q# D$ ^" Z# Y0 g
* r) e5 {" A* a; ^) h: q4 O* b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废话,其实就是让大家理清一个思路。《黄帝内经》的确是中医思想的一本典籍,但在自己没有临床经验,或没有一个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师傅带领着读,靠闭门训诂的方法是很容易走偏的。中医四大经典都是如此。5 r, K8 ~- I8 v) q8 i' T
, _/ h, n% ]& O/ [
讲到因为该省的字省去,就如同我们现在写一个“我是来打酱油的”,只要是这些年上网的人,都明白,谁也不会去解释,但几十年后的人,未必就明白,就得要“考古”。
8 C3 X8 W# }9 ]! P5 V' [2 Y) j" b5 l7 S
气血,有的时候就概念混乱。气,本是无形之物,所以还好点。作为有形之物的血,就常会有不同的意思。有时血就包括了一切体内的血、液、津等。比如说,此人血虚,并非是用现代的输血就能解决问题,得提升人体自行生出津液才能解决,用现代的输液能起到重症时的救逆作用,但也不能完全替代人体自我恢复。4 r8 S* f/ r' ], o4 F% F X# l/ p
/ _1 c5 Q' n/ H6 s
故而,当听到中医里的“血”时,脑海里先不要想着那流淌于人体血管中的红色液体。要想着,是“有形的、液态的、体内人体必须的”这样的一个模糊概念,不能让自己的思维一下给限制死了。
% G$ Z% }; ?! n
4 d4 A$ c: V( ^7 I4 m-----------------------------------------------------------------------------
( W' z6 |/ ] Z" x% }) F) t6 _! @7 f3 b8 s. r
气,是无形的。1 p- M8 c7 D: ]4 G% t4 w! \
4 [% K5 b: ^ ~0 y现代人能理解地球与月球之间是有引力和推力的,虽然也看不见,但这是“科学家”说的,所以是“科学的”。
- U1 N; ~: t6 C
' |; G( d0 D. ^9 @) L2 @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力。人与外界空气也存在着力,或存在着气压。这点现代人也能明白,因为是“科学家”说的。而这种看不到,摸不到,甚至感觉不到的,但的确存在的,就是“气”。只是这不是“科学家”说的,所以是“不科学”的。5 L& N" a9 ~4 V* R, Q3 M
6 E a; N* z* k8 Z" V; f0 p同样,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力”的存在,这就是中医里说的“气”。还有各种血脉里流淌的体液、津、血,也是靠“力”来推动的。这种力不是靠心脏的收缩而产生的。
0 F( G# j4 @8 ], J, }9 W- H. T5 p' t
, k6 M( W4 ?3 F8 N! i- q% v8 u: T, ]按现代力学的概念,应该是离心脏越近的地方,就会血管受的压力更大。但从血迹喷溅距离来看,不是这样的。砍断一个人的手,和砍断一个人的脚,血迹喷溅的距离,并非手离心脏近就更远。也非脚上的动脉压就比手上的要弱很多很多。所以,当有心脏病的人说自己有“气血虚”,就觉着搞笑了。
: M+ b0 I& @1 w5 [0 t4 n% o& y& h6 @. \% O3 H! S
----------------------------------------------------------------' `) `2 K) d5 e9 k
" Z: K- X4 D$ C, U0 {# B3 R% g! J
气,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各脏腑功能提供动力源,而血,主要是为各脏腑提供最基本的物质。/ \ S+ X$ f! ] t/ W
' w% _. ?' J# Z2 e9 M' _& v4 Q
我们把人体比作一个电灯泡。气就是让这电灯泡能发光的电能,而血就是让这电灯泡能发光的电流。我们能测得到电流,还能从电流间测出电压差,从而可以得知做了多少功,得出有了多少电能。' N1 \; @+ n T' ~1 {& v
' w4 g4 j" _! w4 q. o同理,我们可以从测得到或看得到的血、液、津、唾、汗、涎,得知“气”这个无形的动力源,是否出了问题。; B0 A9 X: S' ?
3 a9 |9 R- P0 c* z9 ^电能和电流都来源于发电机,而人体中的电能和电流即气与血,都来源于“脾”。 火力发电的能源是煤、油或煤气等、水力发电的能源是水、以及其它的方式发电的能源,风力、太阳能等,气血的能源就来源于不同的食物和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