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後由 carriecatt 於 2013-8-9 19:07 編輯
" Y5 d. | n% D& E+ G) i
, ?, W$ Y; P; k2 g参,在明清时期的中医理论混乱期,也是中医发展最黑暗的时期,给误解了,这种误解在近代一些无良商家的炒作中,又不断地放大。
+ `3 d6 d% t$ v" L5 S. I4 I
- c7 g4 |$ Y; U$ X ]参,是不能久服的,无任是哪种参。3 D5 s4 D: I. a# L6 a
( S; g1 r9 R' E! h6 u4 m
人参,现在多指辽参,就东北参。和高丽参是一类的。
9 ~' i9 w9 i( N2 m- |; E; h
* e S4 I. h; d4 D, _说参能补气,有点儿不正确,参是敛气,是能把全身的阳气给敛起来。故而久食参则气余,气有余便是火。所以久服参而死的人,都是内热而血干而死。或是感染温病,药还没煎好就死了。久服参,则内热大。内热就伤阴,阴伤则易感温病。9 z6 r h: a3 m K
: Y* Y+ _* T0 [, U! \. f X" W4 S为什么北美鬼子怕流感?怕温病?就是因为他们内热大,一感染温病,没两三天就死了,就是因为气有余便是火导致的。+ X1 Z0 Q x. C5 ^" p7 C! N& f! _
! p9 [ ] O8 Y$ U参和附子就是两种不同的力,用好了都升阳。* Y: @' l& c2 M9 P' ]- l: N
2 O7 f8 B: ~2 d附子,是把元阳散出来,是把人体生命中的那个机能给散发出来,所以有散寒的功效,有温五脏之阳的功效。但久服,则阳散而亡。比如前几年网上很出名的一个火神派高手,他的早逝就是因为久服附子,以至于阳气散尽。- H6 N6 }6 B* G4 b
. ]7 T' f7 x7 ^
西洋参,偏寒,但同样是敛阳的,所以也不能久服。/ f' P: O# }6 C* }, k
& ~' p. L2 h- [+ t5 Z9 t6 B- Z
辽参、党参、西洋参,都有生津功效,所以发现有“气虚”或“气不足”时产生的渴的症状时,就可以用参。0 X% ]; b6 ], h' Q+ w% e
2 N/ }/ G9 K, J' r, x9 A `西洋参,针对的是,稍有阴虚内热,但又有气不足的,有渴感时,加一加。
* m# N7 f0 D# V1 I1 u* [* r0 U& }6 ^! o) B: X$ t
是药三分毒,无论是参也好,砒霜也好,只要没它治的病,你吃了都不好,吃多了都会死。3 ^, ]& e! h% C5 a1 S
$ k t* q+ m# [- w
郎中以前讲的' d$ M( l7 m# S0 d8 R: B! c
经方中的人参全是党参,而不是现在的辽人参。
* v% v6 ]) D1 M- a( Y: \3 Y( v- e& H, O; _1 r6 A- Z
主要作用是生津,用西医的话来说,就是输液。但凡要加“人参”的经方中,都是体液消耗过多的病证。和大枣在经方中,西医的认识角度一样,都是为了补充体液。. C/ M z! J: m
- f! X5 K( I/ S/ i7 e9 j" }
在临床中,用独参汤临死救逆时,我才会选用红参,用法是边煎边喂,边添热水的方法。1 u5 R! Y( c) d* {; o X! _7 b8 r. F
6 z9 M0 N/ \/ L4 i' d西洋参一般用在阴虚内热的、产妇内热的、瘀血内热的,一些主要因内热严重而导致的口渴症状。
; k+ X9 j7 m" F; V. S k/ r1 S8 ?) J9 Q( y' S
辽人参我就从没用过。再说现在的人参都是草参,效果完全不是当年的人参的效果。
- V$ s; L5 ^. c' a4 \1 B- m' S2 A, J7 p& l9 r
问:
% K1 d f; J# G1 Q, a上文中的参可以“敛气”是什么意思?是在大出血时,用参暂时“敛气”以止血妄行吗?" G* U8 i) D7 U H( I0 G0 V& {
. b f/ [3 l5 B; H- \8 g; g) X7 w
答:% j B# v' m8 d6 B* w: ]3 L B
敛 是指参的力。是向内敛的。
$ i/ u, S; y. O) `6 @, m# R& H- ^
散 是指附子的力,是由里向外散的。! q/ l5 s6 W) W/ }
0 a) u& {* }6 N: R: ]
药力就是药吃下肚后,产生的暖流、寒流在身体内部运动的方向,或是沿经络走的方向,以及大小。' k4 S* [. y" B+ ^: i7 i6 Q
$ N7 |+ F8 T! A" }; v! G在身体极虚之时,或是长期吃素食的、或是长期练气功的,能够很敏感这种力。
! x1 g/ Z/ E$ U' \% n' F: [7 S% \( t0 ]# c# m4 L7 ]
平常的人,可以感应出一些气或味较重的。如姜啊、蒜啊什么的,稍敏感的能感觉有气在脑袋里循经络走。
: ]; L* p/ Z' Z' ~9 k
6 c8 Q5 I+ ~3 W# J4 e) ]# W# @还有比如吃了麻黄汤,能感觉膀胱经有热流向上等。
- S/ D" C2 p! c6 Z" L3 q
) H6 \" x2 Z( P$ V. r- T7 a问:
# P' v- q( e4 F9 a% V5 X郎中说的火神派高手是不是王X龙?曾看过他写的“疑难杂症的中医疗法”一文,先不管他用药如何,病理阐述上还是有点道理吧?
0 Q$ N0 k, ?/ i7 y火神派重用附子迷信附子是不争的事实,听说倪海厦老先生生前连刷牙也会用到附子粉,中药可是真的不能乱用啊!
+ I, k* a' y1 J8 Z4 |( |6 P* y; n4 q! l
答:
& c4 P* S% b5 ~( I1 B9 _! d出书的,提出的理论就得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C, H( H* \6 Q& n
) \: |* K/ B1 y- R* q9 b比如陈慎吾,他的书还没出就死了,但胡希恕、刘渡舟、冯世纶、张长恩、陈明、郝万山的书中,都会提到他的理论观点。* m4 g, Z3 P" E0 K
$ z+ A( ?1 R2 f. g% t比如胡希恕,他提出的理论,当时绝大多数的同期中医大师们都不接受。可他的临床效果在那,使得其他人无话可说。可他的弟子和学生,一个个地学着他的理论,在临床上成为独挡一面的高手。: [/ |/ |( H$ J8 t% w; n
; U) \, k' V) I0 ~- a胡希恕死后,刘渡舟写的书里,多次提到他的理论,冯世纶和张长恩就更是整理了他的理论,帮他出了书。让世人都知道了胡希恕的方证辨证法。
I; t4 O- \3 j& u( e! _8 k5 ~8 }7 C( }' n# F; V
理论有偏颇,是人都有。但用于临床实践,能不能经得起检验就是关键。. d* ]2 d8 Z" c
1 o$ _' i$ u8 H8 Q6 W: a2 `) v
人活着,还能有大量的广告费给撑着,人死了,你的理论依然是临床者推崇的,那才叫经得起考验。" M9 y3 X( @( E6 l3 z( A: q8 v- l
" K9 A. e" d/ \. Q: X$ P. j: L, b6 l如果人死了,以前写的书,依然能出,而且一版再版,才是真正的经得起考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