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 秉持纯正
  • 辨证论治
  • 敬畏生命
  • 呵护健康
  • 查看: 3139|回复: 17

    [不懂就问] 小儿夏季发热中医外治有方妥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8 03: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网上有载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时乐写的文章,介绍小儿夏季发热的方法,引起网上争议的是沐浴法中用40-50度热水,明显温度过高。其他方法是否合适呢?郎中能否评论一下这些治法?谢谢!
    ( \- N6 m; j8 \0 i9 s1 D( G! e, b- A
    原文:
    5 x( d7 @9 y6 }: x8 b* O% Y8 K% W
    小儿夏季发热,常见病因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小儿夏季热。因小儿服药困难,可以用外治法治疗,且外治方药用药少、价格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疗效不亚于内服药。现将我院孙浩老中医的几种外治方药和用法介绍如下。
    9 P/ C9 y7 V6 s* B. ^
    沐浴法

    . H: Q+ I3 j2 q2 ?* w$ H; u
    藿香、香薷、竹叶、大青叶各30克,豆卷30克,薄荷、浮萍各15克,煎10分钟左右,共煎汁2000~2500毫升,滤去药渣,倾入盆中,待水温降至40℃~50℃时,置患儿于水中,半仰卧,频频用手带水在患儿腋下、胸、背、手足心等处抚摩,约10~15分钟后,将患儿抱起,擦干身体,隔3个小时后再如法1次,3次为1疗程。本法适用于6个月~2周岁小儿。

    # J' `6 i, l$ f2 X: P3 A0 w
    灌肠法

      f: o( }$ O; e6 \3 {6 y5 i' r
    生石膏(先煎50分钟)50克,连翘15克,荆芥10克,赤芍10克,芦根10克,后四药煎25分钟,共煎成药液200毫升,瓶贮备用。用时按3ml/kg,作保留灌肠。可使用开塞露空塑料瓶吸入药液,将瓶颈插入肛管内,挤压瓶身即可。保留时间约1小时,每天可进行3次。

    3 i5 }3 S! w& k4 _9 h) D5 q
    敷脐法

    & n: q! ~( H# T  V, h3 T" K9 a1 h
    藿香、香薷、板蓝根、砂仁各2克,薄荷1克,炒苍术3克,共研细末,每次用1克,将药末倒入患儿肚脐中心,上覆纱布一块,用普通胶布或纱布绷带固定,每隔3~4小时换药1次。此法适用于发热并有腹泻患儿。

    ) T% g8 a9 k* a6 ?
    滴鼻法

    + E6 a) |9 g3 x2 Q' Q8 C; ~9 t9 ~
    喜炎平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用2毫升注射器吸入药液,将药液逐滴滴入双侧鼻腔,2~6个月患儿各滴2滴,7~12个月患儿各3滴,1`3岁患儿各4滴,4~6岁患儿各5滴,每日3次。此法适用于高热不退者。
    / l' ~$ H4 f* w+ l$ I: B) m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方法用于不同的证型和表现,医生当区别谨慎施用。
    3 c* C6 n6 x1 G
    发表于 2015-6-8 05: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猫大分享!
    3 _+ x( J. w+ e3 P9 {1 p: ^我记得郎中说过,感冒不要自己采用外用物理疗法,主要是物理疗法并不适合所有感冒。* w; b4 D) l! Z. c" O( j% s* r  E0 E' e
    ! P5 r" U7 {8 }# c  p/ ^1 J' j
    病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感冒的证型,用错了反而起反作用。
    - ]; y; x: G4 r/ n4 i* @7 r1 d) S
    $ W9 o+ a- s$ k不知你转载的这些是否也属于外用疗法?  t" i3 o' O6 O  h( o% a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06: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贝贝妈 发表于 2015-6-8 04:49 " D% s, y8 ]& @. p+ n; v; h# c" c! {
    谢谢猫大分享!! j4 R& S9 d7 G3 a
    我记得郎中说过,感冒不要自己采用外用物理疗法,主要是物理疗法并不适合所有感冒。

    . V1 i- y; |; B9 m
    嗯,我转载的这些文中提到是外用方法,我想可能是因为考虑孩子小,不容易进药而采取的方法,这种是否郎中说的那个在意义语境下的物理方法有所区别?如果剔除所用药物对不对证这方面的考虑,从施药部位来讲这种外用法是否有道理?
    发表于 2015-6-8 09: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灌肠还不如吃药呢。
    发表于 2015-6-8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财猫 发表于 2015-6-8 05:25
    # v$ b) w( a! m- `7 i8 {嗯,我转载的这些文中提到是外用方法,我想可能是因为考虑孩子小,不容易进药而采取的方法,这种是否郎中 ...
    6 {+ K8 U: q/ z, j4 v$ C% H
    这种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者,用西医的治疗理论来套用中药材的方式方法的。是不可取的。* B) w7 a! j9 V4 V0 \

      v/ F6 C# K3 U特别是那沐浴法,甚至不如用捏脊、针刺等使表皮疼痛从而让患者打抖而发汗有用,因为汗法在外感表证时有用。, J! b0 T& Y3 e7 @* v
    用外用药浴的方法治疗感冒是很危险的,不是放了几片中药就不是外用法了。* _0 @7 b: F! k

    + {) ?6 v3 G8 b0 b
    # A/ P- q. W6 i" {- ?# D我曾经说过:“《黄帝内经》传承的是医道;《伤寒杂病论》传承的是医术;华佗的只是医技。”
    8 S: X1 x% x  x2 F$ [% G; u. n$ F: H* w( g
    能失传的是技,失不掉的是术与道。不要被技的“花哨”或“奇幻”而迷惑,当学的是术,当守的是道。
    ! E, v- U; T. |( k- |
    : N% R, f* m0 _" a1 F  Z4 a; h4 W6 q3 x, P7 X4 ~
    之所以会被一些花哨的技法所蒙蔽了,是因为你不知“道”,没学“术”。只要通读了《内经》与《伤寒杂病》,你压根就不会对此类东西产生幻想。
    ) Q6 i! X' C6 h7 W% `" v. T
    : q% `9 }( I- V4 O2 Q9 ]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失传的是技,失不掉的是术与道。不要被技的“花哨”或“奇幻”而迷惑,当学的是术,当守的是道。; E( F- w# {7 ]: z9 [

    ; T% u0 j, G0 t3 l8 d: N( [: E5 e, ~1 C' C7 K# y* P
    谢谢郎中指教!
    1 g- w8 s. _1 J( Y$ f  j
    发表于 2015-6-9 2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粗读了《内经》与《伤寒杂病》,已经不会对此类东西产生幻想。
    & y) T& a# }; N2 Y
    " ^8 i/ ]% Z7 e. V1 {- N
    发表于 2015-6-10 1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半年读伤寒论力度小很多。经常是睡不着的时候强迫自己念2句。然后半懂非懂就睡着了。。。。。。. c' g! T  f  Y4 V
    但是。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当我们感冒的时候,用洗澡的这个外用的方法,是从根本上不对。是一个大方向的不对。2 b4 G" U  o! \6 u& S: b7 C' I
    6 \% l& E8 m6 c) J7 o. G8 l6 z3 d
    就是这个感冒。病邪是从外到内的走向。想击退病邪,就应该力量从内往外走。。。。。汗。是从身体内部产生汗,外向走出去。清法。也是身体内部自己清化了。和。也是自己内部和。下法。也是从中焦走下焦。并不是开塞露物理那套方法。。。。
    ' l. v) Y, H, Y8 s( t8 q4 c
    / E; m5 E: E! M洗澡。身体皮肤门户大开。。。。容易闭门留寇。谁说的来着。。。可能还是郝老师。
    ) M; k/ o: J( Q9 {% K- `
    # {& G) f" R& W  u7 k. A$ R6 g) c6 A% [; f, r' ^3 w% b

    + T* R  f& ?) E: _感冒不好。风寒。风热。都不好洗澡。  M; ~( d6 q6 J5 x* I0 v& \" I

    - \0 r# Z3 U! a$ C* u$ `3 O但是。三阴病。好象有的是可以的。尤其是中毒那种。比如血毒。。。。遍布全身。。。。。* `$ w9 ^5 X( q7 Q1 [# E

    2 V* s) }8 O) W$ U+ S7 J我记得就有架起一个大锅。。灶下面烧热水。。。锅里面各种药材。。。。煮啊煮啊煮啊煮啊煮啊煮啊煮啊。。。。。。。。
    # ^0 W6 ]% r- D* y: t+ c' B
    发表于 2015-6-10 12: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舞者女 发表于 2015-6-10 10:40
    6 v5 X$ }: t+ n( M1 }6 S7 b3 q9 H我这半年读伤寒论力度小很多。经常是睡不着的时候强迫自己念2句。然后半懂非懂就睡着了。。。。。。
    9 B- S/ H  k9 g" R3 V! C但是 ...
    + e; }$ V4 l/ S
    哇,原来这里的JM都这么厉害,看《伤寒论》,想想那些古文我的头就开始疼了,看来我确实是低低年级学生。 我感觉用洗澡这个方法比较险,对于一些身体本来比较好的,感冒在表的估计奏效;如果本身弱的,会雪上加霜。没有啥理论依据,只是个人认知而已。
    # T1 N4 e, a* ^5 i
    发表于 2015-6-10 14: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Day801 发表于 2015-6-10 11:55 3 L( W5 a( Z( x) e
    哇,原来这里的JM都这么厉害,看《伤寒论》,想想那些古文我的头就开始疼了,看来我确实是低低年级学生。 ...

    . o" T) F1 G& ]3 N( c; H& G# y我去年一字一字抄了一遍。
    9 ]9 v7 Q3 U. y% c/ l今年有段时间是一天泛读一遍。。。。。" }2 {/ m$ ~0 q) U& e- k& O
    3月4月没心力。0 Y& K$ x8 |4 t( |) K1 K5 M
    5月是心神涣散。$ D) e$ S9 G2 |7 A8 b
    6月。" X+ l/ L1 q1 `1 B
    最近又想读字了。。。。。
    2 K7 i4 I! y& K; K' T( c( E

    点评

    真的!!! 我又找到一个佩服你滴理由啦!!!  发表于 2015-6-10 14:48
    发表于 2015-6-10 15: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技与术有何区别?  理解道是精神, 技与术好像都是应用中的心得体会经验的记录汇总。
    发表于 2015-6-10 15: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shamrock100 发表于 2015-6-10 14:03
    4 y7 u* {* w7 K# q0 F' Q请教,技与术有何区别?  理解道是精神, 技与术好像都是应用中的心得体会经验的记录汇总。  ...
    % ^. \: S: W  ^; B- t9 @
    用现代汉语很难解释透,这三个字都是古汉语。
    2 }$ N% i8 b! b! m4 P0 J
      |+ Y" Y9 t/ a7 C3 Q8 i
    8 [2 W! }" c; }* ?4 ?- |, `# Z技:技巧、手法。! _5 g9 p/ ]$ Y& Q+ X

    8 Q5 ]) }+ |7 }. K0 `8 r* e" \术:理论、方法。
    5 m; s4 }! u; F4 v  `, O
    4 h  f  p; d2 M道:法则、原理。) L& Y, D8 \) H: y: _6 B- s4 H; Y+ u5 D
    发表于 2015-6-10 15: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shamrock100 发表于 2015-6-10 14:03 4 u6 I) x+ @$ N  `; o
    请教,技与术有何区别?  理解道是精神, 技与术好像都是应用中的心得体会经验的记录汇总。  ...
    $ @) o2 f+ w, o0 u
    我的理解是懂得原理和知道操作步骤的区别。  以前一起工作的同事一直说不但要知道how,更要知道why,越是复杂的系统,why越重要。 知道why就跟有蓝图一样,看到问题可以很快解决,只知道how,就只能从头到尾一步一步的捋,费时费力,如果是设计方面的偏差就算一步一步检查了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就跟懂得车的人修车,跟咱们拿着说明书修车一样 + t7 |; k9 a$ \
    " i2 ]9 F, J3 i! ~% H0 ~  w2 F
    这一点我很差很差,软件写了快二十年了,近几年才开始真正地想为什么一些系统是这么设计的   
    2 x3 V$ D  P& ^& u9 ?' i$ m5 I0 x' [* U+ s7 H. ~
    发表于 2015-6-10 15: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郎中和黑猫。 现在明白了。 Shu是辩证方法原理, Ji是知道Why以后的实际处理方法。 所以郎中说如果明白原理用什么都行, 如果不明白原理照抄搬别人方法大多搬错, 所以偏方要不得。
    , R/ P  x5 x3 q7 `( j" e, x. _+ K3 T! E  @8 ~9 F, S2 F
    发表于 2015-6-10 16: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讨论,谢谢郎中的解答。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8: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讨论,收获良多!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9: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6
    发表于 2015-6-10 23: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招财猫 发表于 2015-6-10 18:43
    4 T! l. F7 O: {# g, |0 e我也曾有过跟你一样的感觉,推荐王财贵先生的文章,其中的读经方法也可以复制到读医学经典上。) T; i1 S( o& c2 V' a2 N9 m
    6 d6 k  V. @, e; f3 U
    程子曰: ...

    ( l! Q6 u$ T. Q" `太谢谢猫JJ的循循诱导,我也尝试一下。' |+ [, t2 M. d3 M* M9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邮箱

    GMT-4, 2025-9-6 14:34

    纯中医 chunzy.com

    Authentic Chinese Medicine (AC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