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 招财猫
+ J/ m' R" u1 u7 j
4 _6 o$ ~( w7 M6 }2 R& N7 Z0 R竹息问2 i- ~; U% _8 Z; r! q
" ^, b/ M* i) X Q; V
对了,小孩子是不会有情志病的。那么再问一下成人的惊吧。考古了一下经典上的“惊” 字。伤寒曰: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 a+ J5 r0 ~; }/ f4 Q% C5 |/ Q: S5 l( g9 m9 A0 W) a1 M
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现代人治疗伤寒大概不会用温针的方法。在成人得了伤寒之后,治疗上取汗后再受了惊吓。“惊则气乱”,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上焦之气散乱了?那么这个气是肺气还是心气?* U9 A1 l$ g' M0 R) j5 e
% `* U8 N0 A n" X+ X* k, L郎中回答; a( R, v6 r: N% {9 ~& `
- z' ^4 g! a* q/ O惊则气乱。有句:惊则气无所依,神无所附。又有句:心藏神。所以这气是心气。但气机是相通的,故而也有惊则尿失禁,这就肺气了,因为肺气主通调水道。汗毛孔都竖起来了,这也是肺气,肺主宣发、主皮毛,是吧。这就是一本糊涂账。狗咬狗一嘴毛,郎中说中医越说越不清,对吧,呵呵。, Y3 o9 [$ d+ O& D& |$ D" k: `9 R7 i
$ `3 a; V b+ @6 s1 A* t所以,我不喜欢谈纯理论的东西,因为纯理论太过于理想化了,你要怎么说,都对,因为都沾到边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养生忽悠们都能忽悠个子午卯酉,但让他们临下床、辨下证,全露馅了。8 c! g; v) J1 s. I9 K2 ]
# y6 h, L! s) E* O8 gChooChooTrain问:; L2 E0 N. h3 {+ S; t( S
0 x/ n/ r' o$ H8 a$ r
反射性昏厥的西医解释之一:(一)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心脏搏动抑制和全身周围血管扩张,心脏输出量降低而引起昏厥者常发生在恐惧、焦虑、晕针、情绪紧张,外伤,通气不良,长时间的站立等。) b1 d8 w+ K. [. y- ?7 T
/ v- L4 _- l% L* a6 g; [- n h中医解释:心气推动心脏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促进血液的运行,因此心气虚致病。( }0 B# e2 @7 F% T: r3 {
感觉前者着重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其然),而后者则着眼于这些功能背后动态的驱动能量(所以然)。感慨贬低中医的人真不知道优越感从何而来!多谢郎中专门篇幅介绍心胆气虚。 想知道您是如何推断出“胆小君”血虚阳浮的。血虚好理解,阳浮是怎样的呢?我乱猜他肝不藏血,造成了血虚?+ B5 m8 a! R( a+ P: R
_. Q; G7 [* h4 g! p" t郎中回答# a1 G, l* a9 \; j, y5 y
! G( a3 n7 ]) ?$ M6 M
阳浮,分虚阳浮越和阴虚阳亢(阴虚阳亢多中如果偏血虚导致的,则为血虚阳浮)。虚阳浮越:其实就是临床中的真寒假热。体表高热、渴、神昏,脉大而浮。这些看上去很象是阳证,但再仔细诊查,渴但不欲饮,或是喝水只漱不吞,腹部冷、下肢冰,小便色清、大便溏。4 c4 {" ~( V! a- d& \1 z; z
( }6 Q5 {: X4 y5 K$ n5 _
血虚阳浮,则是“阴虚阳浮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于上”,故而这种人,是真的渴,是那种渴而多饮之人。为什么说那人会是血虚阳浮,是因为心胆气虚者,多是受惊而收缩成团。大家突受惊吓,是不是都人缩起来的?而惊吓则晕,必然是脑无血供,是平时血就少,这再一受惊,血一收,脑袋里就更没血了,就晕了。躺下就没事了,因为人躺平了,心脏的血容易泵过去。抓着他倒立,或是躺下时,头略比身子低,还好得更快点。
, w ~9 }, i: L9 O' _; d" K+ v(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