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会员,享用更多功能,查看更多专业帖文。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微信里父母给转了两位长寿的知识女性,引起我的兴趣,我向来秉持微信微信微微信信,比如对秦怡是否这么高龄还坚持冷水浴,我表示极大的怀疑,但这次想转到这里来,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两人的长寿、容颜护理秘籍,% f) s1 t. u& `2 @
7 t+ J1 T0 S% U8 e1 I- Z
第一个女性:49年前她曾患癌症,如今93岁依然是“中国最美丽女性”
- I! Y7 B: @0 s% {6 o% q: S$ ~" @( Z) G
, e. p9 \1 L$ a5 T0 e
; K1 ?2 s' X$ n7 {
她温良贤淑,又雍容自持,是50年代人眼中的中国母亲; 她人生坎坷,却依然故我,是80年代人眼中的坚毅女性。
1 @9 U j% J( Z' C# {) M 4 w' @1 w: R2 R7 [: \
她就是——秦 怡,一位经历了太多劫难和风雨,依旧美丽如初的传奇女性。
& H: E6 g* i1 o5 J$ s2 ?! K
秦怡,1922年2月出生于中国上海市。 她一生有多个角色和荣誉:她是《女篮五号》中的林洁,是《青春之歌》中的林红,是《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是《马兰花开》里的马兰……她是第18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得主;她是东方的维纳斯。 / S7 c, ], D; i. N
她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她是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的33世孙;她19岁时就认识了周恩来总理,两人很熟悉;她是话剧“四大名旦”之一,蒋介石受儿子影响也曾捧场;第二次结婚的时候,郭沫若是她的证婚人。
5 [5 d/ F6 [- o. L她一生历经艰辛和磨难:两次婚姻都未能给她带来长久的爱情和幸福。她曾先后4次身染重病,开过7次刀,还得了肠癌,惟一的爱子又患有精神分裂症,悉心照顾患病的儿子四十多年,最终还是不得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 C! A' g9 }& |* s
历经人生的坎坷与痛楚,93岁高龄的秦怡依然优雅从容。她身姿灵活、端庄美丽,风采不减当年。- H5 q) l' z4 G5 Z% b7 o
在光影交错的时光中,她永恒四季、美丽一生的秘密同样是关注的焦点。让我们都来看看秦怡的养生之道吧: ' F" O8 Y8 r7 P* E) `
精神上永远乐观;善于自己解心结。
$ L! H7 R9 [! F& q
秦怡说:“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尽量保持开朗、乐观。50岁时,我就设法保持三四十岁时的精神状态;60岁时,又要努力体现四五十岁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只要精神上乐观就会始终充满青春的活力。”
9 O l* p! R! @# J0 o! B- E儿子去世后的那段时间是秦怡最难过的时候。秦怡说:“1983年金焰走了,2007年儿子走了,2008年妹妹秦文也走了,慢慢地,一个个都走了。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桔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 {- B& s+ F* `8 |# H' m
' I" }1 i( M* P: {5 P6 v* j
心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要坚强。 & r2 h. p- J( _3 _2 I
, r# z" Q, C/ ?0 Z; j2 j$ X秦怡身体并非一直很好。1966年的春节,她被查出患上了肠癌,很快就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一位医生断言,秦怡活不长了。但手术后没多久,她就动身赴干校参加劳动,一去就是两年。两年时间里,病情不仅没复发,而且奇迹般地痊愈了。 ) B9 [+ Q/ `. H. X: k
“主要是心态比较好,增强了抵抗力,病魔就被压下去。”回忆起这段经历,秦怡颇为感慨:“要坚强起来,与疾病抗争。乌云过去就是黎明,灿烂的明天就在前头!” 秦怡还表示,“不要老觉得自己老了,不行了,不然就真的什么事都做不了。” # A% K5 @) P0 t) ]3 D: q/ j
养颜护肤有诀窍;坚持用冷水洗浴。
/ |. G5 {6 r @1 {/ s
秦怡有不少养颜护肤小秘诀,如用吃剩的酸奶擦脸,“洗掉以后感觉蛮好的,皮肤很光滑。不过晚上要洗得非常干净。”
1 \! K6 Z7 u7 q3 I% i8 v+ M- p A从春天到深秋,秦怡每天都用冷水洗脸、洗澡,已经坚持了几十年。秦怡表示,洗完以后要稍微用力的搓搓,脸上的血液流通了,皮肤就看起来很滋润。 5 ]7 A+ }6 w4 c8 K0 z9 ~
+ ]: Y5 A* a9 H6 t3 r- d% A% d
) Q3 \8 C4 Q& D4 l3 v要学会动中取静;常练“放松功”。8 h9 o9 g) [# m# A x% A
# I/ g; n& \6 I! t4 s6 G2 a
& c6 @% p2 g8 n8 q6 F1 K由于经常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艺术活动,还有家务的拖累,秦怡常年处于忙碌之中,她就动中取静,调剂自己的神经。比如,静坐下来画一朵花,添几片绿叶;或是找来一本中外名著,读一段精彩章节。
$ Z8 ^2 M5 a7 U1 m7 L( T秦怡还常练一种放松功:“就是手随便搁在腿上或者其他地方也好,全部松下来,一点劲都不要用,思想里也是放松,一点一点全身放松……”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神经内科王彩丽主任对此表示赞同:“放松功”是一种非常好的健康运动。 0 h; q S1 p3 S
坚持锻炼;学习健身体操。 0 K m9 Y; F1 ?( S/ }
& Q+ s( |% m4 [ d# q- G
( u* y' M8 p, |$ C5 L$ J
秦怡说:“我平时靠散步与快走来锻炼身体,每天平均走上五千到一万步。外出办事时,只要距离不是很远,我一定步行前往。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补药。”
7 Z! _8 j/ g3 w7 h3 p在进入中老年之后,秦怡不仅学习了“八段锦”,还通过电视等途径学习各种健身体操。每天清晨坚持锻炼半小时,并已形成了规律。 ' K- }9 R1 r* h- [
这些年,各种保健观念层出不穷,搅得人茫然不知所措。但在健身方面,各人都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千万不能随大流。锻炼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9 }" \% `0 E" D: N" r+ [* O饮食“三控制”;一日三餐吃好。
4 ]+ c3 _7 \/ N+ c- x60岁以后,“三控制”是秦怡重要的一条养生之道。即控制摄入的油量、盐量与食量。秦怡表示,自己从来不吃任何保健品,一日三餐吃好就行了。什么菜上市就吃什么,不挑食、不偏食。 - {* m# n/ S. H: o( h6 N& \8 \
F. C1 i2 o+ ~& I
第二个女性:出生于中医世家的陈彤云教授
' l5 J8 i1 [8 [: w4 G; g
陈彤云教授,1921年生于北京中医世家。从事中医皮肤科,自幼随其父著名中医陈树人先生出诊;后在继承哈锐川老大夫治疗经验的同时,又得到著名中医赵炳南老先生的指点。深得两位名老中医学术精髓,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认为体表的病变必有内在的根源,皮科疾病应重视外治,但更不可忽视五脏六腑和气血阴阳的盈虚盛衰,在这其中,尤为重视胃气的调理。重点治疗黄褐斑、痤疮以及扁平疣等疾病,对治疗颜面损容性皮肤病更有独特的疗效,还改进了古代治疗痤疮的名方枇杷清肺饮,取得了理想效果 8 _( T) d4 `/ e/ v
陈彤云1921年出生于一个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在萦绕的中药香味中,她听父亲讲四气五味,看父亲望闻问切,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彤云的父亲陈树人在京城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医内科大夫,擅长治疗温热病。陈彤云记得在她10岁那年,有一天,父亲被邀请给当时的察哈尔省主席刘翼飞的公子诊病。孩子患的是猩红热,高烧多日,嗓子红肿疼痛,咽不下食物,就诊时已昏迷不醒,刘家上下焦急万分,已近绝望。陈老大夫沉着地望舌、诊脉,开了几剂汤药嘱家人给孩子服下,孩子服药后日见好转,一周后豁然痊愈。刘家人高兴万分,找人做了一个红底金字、刻有“功高保育”的匾额,在陈家诊所的门前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送匾仪式,将匾额挂在诊所迎面的墙上。这件事在京城引起了轰动,街坊四邻传为佳话。幼年的陈彤云出来进去,天天看到那块匾,心中非常自豪:“父亲真有本事,能治病救人”。同时,立志要好好读书,做一个能帮助别人、受人尊敬的人。 - U. v0 m% q7 M V3 D
陈彤云是独生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亲很重视女儿的教育,让她背《论语》、《左传》、《孟子》,还督促她练习写大字和楷书,每周都要按时交作业,陈彤云厚实的古文基础和一手漂亮的字都得益于父亲的督促教诲;父亲教徒弟背《药性赋》、《汤头歌诀》时她在旁边也跟着学;父亲诊病开方,小彤云在旁拉纸、研墨、涮笔,到11岁时,每逢学校放假就待在父亲身旁抄方写药。父亲的言传身教使陈彤云在不知不觉中打下了中医药基础。
0 @5 h) m7 \7 x7 M, l) Z( J
, p4 S9 w: w; h- F) J0 n. } Z0 o9 r, n% X0 x
父亲既对陈彤云进行中医药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希望她紧跟时代的步伐,接受新文化、新知识的教育。父亲送陈彤云到贝满女中读书。在这所教会学校里她接触了西方文化,并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英语。严谨的校风,新颖的课程使陈彤云在道德品行、文化修养等方面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并在球类、短跑等体育运动项目上展露了才华。中西方文化的教育使她的思想解放,眼界开阔,1940年中学毕业时非常“前卫”地报考了辅仁大学社会经济专业,成为一名意气风发的女大学生。一般来说,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陈彤云大学毕业后可能会到洋行中当职员,或到学校里当教员,可命运安排她还是与中医结缘。
. \% h/ S: ^ B. ?; ]5 L8 f" H
7 p1 j/ ^9 F9 M2 _
" }' D# W9 A0 n! ~% _% K/ @陈彤云父亲的多年好友哈锐川也是中医名家,擅长治疗皮肤外科疾病,其疗效誉满京城。哈锐川是看着陈彤云长大并出落成一个漂亮的、有文化的姑娘的,心中早就有意与陈家结亲。哈锐川的儿子哈玉民从小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毕业于施今墨先生办的华北国医学院,承继家学,从事中医临床。在双方家长的力主下,陈彤云与哈玉民结为秦晋之好。1943年陈彤云即将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时期,经济萧条,就业困难,而陈彤云因为痛恨日本人而不愿到日本人办的洋行工作,于是干脆回家帮助公公和丈夫料理诊所,没想到这一举动使陈彤云真正走上了中医之路。0 V- q" g4 y# n0 b$ N7 d# {6 }
: H2 e+ \/ j9 f9 A4 g) i
2 Q2 }0 d9 D3 ~ X' {& g陈彤云在公公哈锐川的诊所里,每天要帮助哈氏父子接诊百余个病人。她配制膏药、熬膏药,给病人上药换药,掌握了许多实际操作和治疗方法。看到病人的痈疽疔疖、瘰疠疮疡等皮外科疾患在公公哈锐川高超的疗法下取得满意疗效,她对中医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边料理诊务,边在公公的指导下学习中医外科理论和治疗方法。1945年哈锐川老中医身体欠佳,诊所主要由哈玉民和陈彤云接诊病人。这时期陈彤云接触了内、外、妇、儿各科病人,尤以外科疾患为主,如乳痈、瘰疠、皮肤疮疡疔疖、肛瘘肛裂等。陈彤云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不久,哈锐川老中医因过度兴奋突患脑溢血去世,诊所的一切工作就落在了陈彤云夫妇的身上。他们的病人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影响。
' t% K) R# l5 I$ K8 _( d+ s1 B6 {0 n+ N6 Z
& [) g5 f0 Z2 P( G6 H解放后,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准备筹办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校(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有关部门邀请了一些著名中医药专家负责筹备工作,哈玉民也在被邀请之列。哈玉民和陈彤云以极大的爱党、爱国和爱中医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将自己家的三层楼腾出一层来,作为北京中医药学会的办公地点。1951年为了全身心筹建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校,担任副校长的哈玉民毅然停办了自己的诊所,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找校舍、请老师等工作中。筹建工作繁重且琐碎,陈彤云也随着丈夫来到学校担任教务主任,负责招生、组织编写教材、安排课程等。到了1956年4月,又将北京市中医药进修学校筹建为北京中医学院,9月份正式招收第一届学生。这期间他们夫妻为之付出了许多心血,与其他专家、老师们一起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在这几年中,陈彤云一面工作,一面随班系统学习了由协和医院、北京医学院著名专家讲授的西医课程和著名中医专家蒲辅周、秦伯未、朱颜、陈慎吾等人讲授的中医课程,后来又到北京医学院、协和医院、儿童医院进修了西医病理、儿科等,同时坚持每周两次的出诊。经过几年的努力,陈彤云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打下了牢固的中西医理论基础,提高了中西医理论和临床诊治水平。
: q, N- ~; i+ n- m% b+ d, U9 n1 Y ?) x: g4 Z3 o- V$ h+ z- W9 ~
1 i6 A6 ^2 \/ [0 F* ^0 K虽然工作和家庭使陈彤云忙累,但能干而体贴的丈夫、可爱的孩子和夫妻共同钟爱的中医药事业又使陈彤云感到充实和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不到40岁的她失去了丈夫。她一个人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并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医皮外科专家。 W/ H! R" s- d% T. x7 i
0 g- B. d) T# P$ U6 R5 U承古创新 1966年文革开始后,陈彤云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在皮外科跟随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老大夫。陈彤云的公公哈锐川和赵炳南早年共同师从京城名医丁庆三(人称丁三爸),哈锐川是师哥,赵炳南是师弟,陈彤云称赵炳南为师叔。跟着师叔,陈彤云又学到了大量中医皮外科的治疗方法。十几年的从医经历使陈彤云在外科和儿科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哈氏父子皮外科的造诣和真传,以及赵炳南师叔的教诲坚定了陈彤云将今后的专业方向逐渐固定在皮外科上的决心。& O0 m+ N4 H/ h
0 w3 \; k L3 G- h7 w) _ ~2 g) a ]$ J! G: B8 ] |3 Q- a, V
多年的家传和跟师学习陈彤云深得哈、赵两位名老中医的学术精髓。在临床工作中,她不仅继承发扬了哈氏父子和赵炳南在中医皮外科领域的丰富经验,对各种皮肤病的治疗颇具效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谱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以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为主的临床特色,尤其擅长中医药治疗痤疮、黄褐斑、酒渣鼻、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扁平疣、脂溢性皮炎、斑秃、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等皮肤病。
! w: Q1 m7 u0 o ~ ?2 d' T
% X& y4 m4 H: G) o& d2 j7 b" J9 F1 {; \8 D- d
陈彤云在诊治疾病时重视人与自然、气候、环境、季节的协调统一,重视皮肤与脏腑、经络、气血的联系,强调“没有内患不得外乱”。她认为,体表的病变必有内在的根源,皮科疾病应重视外治,但更不可忽视五脏六腑和气血阴阳的盈亏盛衰。她根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皆属于火”的理论,认为痤疮等颜面炎症性皮肤病多由热邪作祟;她受家父温病学派思想的影响,从整体观出发,认为气候的变暖使六淫之中热邪更多地侵袭人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肥甘厚味食物的摄入大大增加,致使人体内有积热,从而更易受到热邪的侵袭;社会变革的动荡,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易使精神紧张和压抑,按照中医五志皆可化火的理论,也使火热之邪成为颜面炎症性疾病的主要致病邪气。她根据中医五色应五脏的理论,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认为黄褐斑等色素性增加的皮肤病主要与肝、脾、肾有关;肾藏精,精生血,脾统血,肝藏血,所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必致气血失常,运行障碍。因此,黄褐斑等色素增加的皮肤病多有气滞血瘀,提出“无瘀不成斑,有斑必有瘀”、“治斑不离血”、“久病必瘀”的中医病机和治疗观点。她临证时四诊合参,但尤重舌诊。她认为,舌与皮肤粘膜最易反应人体气血盛衰和运行情况,且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望舌可以直观、真实地了解内脏和皮肤的变化。1 U/ |; g1 x% ?: m! |# X
1 K6 J9 Y# g+ |3 ?- g' K- d
( N9 U; g) M* X; n2 \
在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她善于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的方剂为基础进行加减,并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色。例如,她在黄褐斑等色素增加的皮肤病治疗中,主要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以滋补肝肾、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同时活血化瘀,常用逍遥散、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二至丸、二仙汤、枇杷清肺饮、泻心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当归四逆汤、归脾汤、桃红四物汤、失笑散、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在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中,据其对此类疾病多热邪所致的认识,常用清热解毒法,同时,佐以凉血、除湿、理气、软坚诸法,常获显著疗效。
, q, }8 e7 ~% Q4 P l, n( u陈彤云近60年的皮外科治疗经验使她在外用中药及其制剂方面也很有研究,她组建了“陈彤云皮肤保健研究中心”,研制的“祛斑面膜”、“痤疮面膜”、“陈彤云消痤嫩肤全效组合精华”等系列中药外用制剂已经被同仁堂等制药厂家推向市场,其疗效显著,很受患者欢迎。其中“祛斑面膜”1993年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 M. m% X* N6 \' g! D9 k5 ~0 N, z+ U" F* t( f2 T( X4 ]
! g1 u( r: t; f' |) k
陈彤云在学术上继承而创新,师古而不泥古。虽然年逾耄耋之年,仍然积极地了解和掌握中医学术发展和西医的研究动态,在临床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并以此为乐,坚持在临床一线为广大患者服务,在患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近20年来,陈彤云声名远播,蜚声中外,她被多家媒体采访,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多次被邀请到国外给国际友人看病。她在北京中医医院的门诊号成为医院中最热也是最难挂的号。
5 ]8 ]4 d3 F, }$ `在人生艰难曲折的跋涉中,她以乐观积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但成就了辉煌的事业,还将子女培养为国家的优秀人才,这一切还与她的品行和性情有关。
+ A/ H; L5 I. n: ?4 `
, z# ?( ^. S# U& J! j3 w7 ]/ q正直坚强 陈彤云是一个漂亮、温柔、坚强和有着高雅气质的女性。陈老虽然80多岁了,但肌肤白净细腻。光亮而略有波纹的黑发衬着慈眉善目,使她益发显得优雅而健康。明亮的眼神,饱满的精神,圆润的嗓音,使人不能不感叹陈老养生有术、驻颜有方。陈老笑言:“我主要是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 I+ R0 D2 b7 l, d) v1 ^, m T- h
+ q `& e$ v5 D2 |% [ `7 @ g7 C5 _9 C* O
陈彤云的生活历经磨难,但她始终勇敢地去面对,并以一个知识女性的坚韧不屈、沉着聪敏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虽然从小备受父母宠爱,但她娇而不弱、惯而不懒,性格沉稳爽直,一直就是一个勤奋、懂事、上进的好孩子,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进入大学后,她思想进步,为人善良,才华出众,活泼乐观,这些都为她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婚后,她辅佐哈氏父子的诊务,吃苦耐劳,温柔贤惠,后来在配方、熬制膏药、给病人上药换药中掌握了中医药治疗皮外科的知识和方法,逐渐走上了中医临床的道路。筹办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和北京中医学院的日子是陈彤云既快乐又忙碌的难忘岁月,但丈夫的因病去世和其后生活的艰难,却使她品尝了生活的另一番滋味,也使她的成功之路显得更耐人回味。
: I7 L4 N4 z, @2 P5 p3 |
) I5 }" `, p/ G6 P( e4 D( v6 b0 U5 I0 q# `! [" p$ s
陈彤云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勇敢地挺立起来。面对现实,她以自己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性格,乐观的精神感染和教育着3个孩子,使他们在温馨中成长。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出色学业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如今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也是陈彤云由衷自豪和欣慰的。在文革中,陈彤云被停诊,只能擦地扫厕所,甚至被批斗,那种精神上的压抑和人格上的屈辱也没能压垮陈彤云,她依然仪态端庄,精神焕发,笑容灿烂。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陈彤云以她温文尔雅的气质、热情周到的言语和疗效显著的医术赢得了广大病人尤其是颜面皮肤病病人的信赖和敬慕。虽已83岁,她仍坚持到门诊为患者诊疾病。
/ b( O2 K/ d: _. A' B1 W
/ K/ e) ?1 A! {5 v/ J
W, E" d- k& A. I9 _2 q2 l陈彤云善良宽容、坚强高雅的品格和气质会给接触过她的每一个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正直、敬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她赢得了同事、朋友和病人的尊敬。非典时期,陈彤云每日清理路上的痰迹,劝阻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不料竟遭到年轻人的谩骂,这不仅引起了北京市民广泛的关注,而且引起了北京市委领导的注意。市委领导特意派人到陈老家里慰问,感谢她对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与支持。陈彤云还将自己连日为抗击非典一线医护人员研制生产的10000袋外用爽身痱子粉送到北京市捐赠中心,表达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心意。
, N7 g. v- F4 w4 e3 `, r- G G+ d2 e0 G; I1 C& c
/ ?; i$ G9 N5 J# M7 w& ]; |, q1 N
经历了生活的坎坷磨难,面对今天的功成名就陈彤云禁不住讲起了她的皮外科疾病。她说,按照《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理论,心理失衡导致的情绪过激变化会引起脏腑、气血、经络生理功能的失调。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瘙痒病、黄褐斑、痤疮、带状疱疹等许多严重影响皮肤美容的疾病都与情志的异常有关。而精神内守、劳逸有度和科学营养,才是预防皮肤病和皮肤保健的关键,才是人生健康心态和身体的保证。人要“行不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才能“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坚持适当的运动和劳动可促进气血的流动,关节的疏利,五脏的收藏和六腑的传导,使脏腑、气血、经络在运动中协调统一,才能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人要维持五脏精气的充盛,保持肌肤的荣润还必须饮食平衡、全面、有节。+ v! w1 M& M: G0 \7 H& h
9 f( F+ q$ w+ K9 S& h; m
! s5 Y1 T2 N$ v% Q) Y
看来,陈彤云的漂亮、温柔、坚强和优雅,不仅源于她的学识、修养和积极乐观、爽直勤奋,在她的生活中确实也有一套养生保健和驻颜的“秘诀”。7 g9 u/ u1 Y( k4 m; d& m( g
2 A8 }/ R3 m0 _
- D+ }0 L' h, w9 k陈彤云老中医就像绚丽的红霞映照着杏苑,使中医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加璀璨生辉。
& @: N& A. A$ B. _/ c6 _. x- C% G& m( p
* x9 C( l D9 o; M7 q
4 b, T" k3 }6 C) {, X5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