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8-7 03: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Q:: f/ O5 {$ a. r3 M
$ t- E; \8 V ]6 ]) Q请教,中医里的症,证,症候的概念? 分不清呀4 A8 H9 z/ N; ]. z
7 e" O3 f: V" ~ g& A9 `
蒙城郎中:9 F0 I+ u( U$ O
0 I/ H% ?5 O0 X8 Z4 g证即证侯。
/ J5 W- Z6 v' \: p/ a; T
4 n/ m, G7 X/ q4 L5 B症状即患者生病后,产生的与正常人不同的现象。如头痛、口渴等。
3 ?( r8 m" Z; z& C$ b6 K5 M. B, B. i6 |7 E8 s# p# i7 K" |% H0 |2 s9 Y
证侯包括症状、病位、病势、气候、情志、劳逸等致病因素。 c0 Y% H7 |& r
8 z( J/ l U/ u
辨证,就是辨别这些致病因素,找出真正的病因,为施治提供详实依据。
3 Z/ f; M* O0 @ u
6 A! C0 s0 w5 i0 r$ c3 o: `. t( T& S, F/ w+ D
Q: , U1 ?2 B1 U2 ~& ~" O& c
! b C* h3 u; p* `8 S- s+ F举手。又有问题啦。& R ^* M- c+ R2 g7 q7 Z) `+ G, u
5 X2 a- |8 x& r+ T0 B! M$ f 1)比如外部环境气候,外感,失血。。引起的急症,能很快(半天内)就反映在舌,尿,脉上吗?
: _ M ~3 v; ^- S! A
8 `3 g- h Z( [7 q3 f) z 2)痹证,淋证和痹症,淋症一样吗?有的写症,有的写证。到底属于病症还是证候?
" L6 G: m. D2 g+ d/ |$ W& v. F8 N1 g) M, e
蒙城郎中:
- q. y7 w1 r1 o$ n2 o, f, h" W" F: z" M# p& z2 v
1)比如外部环境气候,外感,失血。。引起的急症,能很快(半天内)就反映在舌,尿,脉上吗?, e' R3 ?+ M5 d/ W. ?8 d3 z) y& I( Z
6 w1 l8 U9 X# J$ R+ \$ c& }1 j 答:几乎同时出现。
4 R8 b& O, N7 P/ ?% F1 ~) {4 |0 @# H8 _) e/ D+ n! k% i* D1 i
2)痹证,淋证和痹症,淋症一样吗?有的写症,有的些证。写属于病症还是证候?# G( c- L) a4 A6 {: V6 y; s5 }
2 J* P$ s( G% H2 Z5 s& A0 M! g 答:( S7 e. F* r2 C Z/ V2 O- ] i; J" R6 H
+ P, F7 P+ r8 e& C. y. Q0 U5 D" k
写证的,是指一系列相关症状合成的一种证侯。
6 { q7 O& h2 r. R0 U0 Q7 h$ G% c6 c, ~3 V& X$ U. D
写症的,只是单独或特有的几个症状的组成。, y) h2 {6 e. p8 c( c8 j1 d! {1 q1 C
% V& s' A) E3 e7 h/ aQ:7 @2 m3 q& |: r6 e
/ s, y8 t9 x! D4 C哇,几乎同时出现,这么快,太神奇料!有些属于表证(没入里),还有皮肤接触过敏,也可在舌,脉。尿。。。立刻显示出来吗?8 e+ m3 m( l+ o5 A
0 F/ a g0 {$ i' w感觉痹证,淋证。。。“证”才应是正规的写法吧?还有血证,汗证的说法是吧?/ ~* L a% P2 E2 f, W
' t9 ^9 i c! N: q( B
蒙城郎中:
' t7 o7 }4 |9 x8 S' C9 _ f( _7 U- X4 C1 C
比如,如果指有麻木症状,写成痹症是可以的。 ?3 O; Y) \9 `8 b6 u* y9 u
" q2 [& _* S! B8 }/ w3 E
如果是写成“症”的,可以看下,一般和别的“症状”一并写出,两者关系是平等的。4 s$ ]5 q/ P0 \2 X' b$ v
% g, M+ P; a/ f5 Z W( H* c
但如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症状”,患病时间、患者年龄、性别、职务等然后归纳为这个是“痹症”,这就是错了。# U" v& _+ g0 w2 ~4 @( ~. G
" I. J @) c r( d- M: N7 i% Z& w) l( G7 G. }7 d
Q: " l/ L" Q% c _# T. {/ @- T5 }3 K
: p! N8 y- | \) f3 \0 \& r+ T
有些属于表证(没入里),还有皮肤接触过敏,也可在舌,脉。尿。。。立刻显示出来吗?---LAOSHI这个答案那?
% w6 u; n( N! F/ e
Z1 m8 Z2 [8 r& t8 J1 L蒙城郎中:
7 w {3 h8 f/ {8 Q9 A
! y: b, X @3 Y; |同时出现。
/ R; F/ l% y+ C+ d9 R+ H$ t$ j% l( ~4 C0 {& U& ~$ d2 ]
6 j( g/ M& T1 I' t
Q: 9 m5 u8 | l+ ?; m" h
7 p+ D5 G0 q$ f4 y
那蚊子叮了就不会出现了吧:)2 v" O9 D( k4 u0 L6 O# z
" S0 F2 H9 l( W4 } ~蒙城郎中:/ H- l4 Q7 S: w( I `, m
$ [& L) R$ K) t& {# Z
夏天,你往河边草地呆上个半小时,让蚊子咬你一身包,你再看下,你是不是热、渴、燥了?再看下脉是不是浮数?舌是否少津?
' H. I$ m' ?" m. S" l; e5 @4 m# U% A4 c1 ^( j4 W
Q:
, j$ J* e- O% L0 R3 z
7 w3 n% I* [9 z( _. \9 ^- A回复J妹关于中医“证”的涵意:4 p+ U" _4 r- D# J7 J, a5 \
5 c) _; q6 K j
证,最初见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 |8 `, A( z u x+ D- c9 ?即“辩XX病脉证并治”。
1 y* m% l4 T/ [8 ~! S, o- u辩证论治,从此成为中医师的最根本的实际操作。' e4 Y; e. Z' t# @( ?- @* `# c
1 X( E8 A3 L7 ~' T5 c j: a
但是此4字难做,因为,高度考研医师的学识与临证功力。
1 e) O1 W/ {& B. y* c, Y其实,也是断定中医师真伪的试金石,或者,是中医师的基本功力之表现。
9 R2 N5 r" f* }* T+ t/ c$ G2 M0 S* t* v1 _
证,就是疾病长大样子,就是病象。# ~! a; l" P0 u# {7 S# n k
病象分为两种:1是病人的自我本体感觉,比如头痛腰痛腹痛。。。手足或皮肤麻痹等等。。。而医师无法观测并诉诸于数字化与量化与影象化与客观化。。
0 L+ Z8 @7 y8 r
' E& D! R, X4 H2 w4 i( B) V证的第2种涵意,是可以诉诸于客观与第3者可见,或数字与量化所见到病象。比如,流鼻血,水肿。。。比如B超所见,心电图所见,MRI,所见,比如血化验所见,比如骨折所见。。。& E( c8 Q. B6 ]) t( z' ~$ `# ?6 \
因此,证实中医特有之术语,也是中医特有之系统语言,诉诸于文字,就是系统语言的符号。. ?: N8 G6 S Q0 M/ f
( |" {; L2 D5 a. f B% v! |9 A2 P
将证者种系统语言转化为西医的系统语言或符号,就是临床表现,即症状与体征。如此而已。
' t8 F9 \. V% H+ _所以,中西医学在系统论上可找到共同点,在系统语言上可找到不同点,如果,中西医两种系统要交流,就要在两种不同的系统上,将语言转换,找到支点,才可以顺利地交流,不然,并没有交流的基础。
& E- x3 B; T, T# N- c" Y2 z- ?$ r S! m" ]
虽然,无论中西医学,所针对本体为1个,就是人与生命现象,但是,所论所思所言却可能南辕北辙。此为问题所在也。( b9 I% r$ Z. ~# w$ m
顺便与君讨论之。
9 |0 j% _0 x% J B4 d b. o0 A' k5 R, D4 @2 Y) y
Q: ! a8 U K" W9 `! y( k' q
5 D6 K$ w5 ^( x3 P/ _/ f7 \6 W谢谢,感觉中医师的功力就象个大侦探,要把病人自述感觉+可见与不可见的都探出来,加以鉴别,作出接近真实的断案结论--证。哈哈,又刺激又有成就感喔 9 s8 w2 w: C' ~" X% A
$ n5 H- ]5 I6 s4 n4 F" J
对了,中医师如果给自己看病,会受来自自身的影响吗?
8 `% N: n7 ]* @" P0 @& J
8 f) P- E4 y* d3 ~7 d请2位多来点病案,让俺们也读读破案故事,那多过瘾呀。
5 M* e& l% r) S/ ~, }) _. ztw.myblog.yahoo.com/m-dou/article?mid=742
& d. M" @- u7 }0 |3 s0 K& ]1 g; ^* t& n; m
中医诊断量化正在起步。但不知对宏扬中医是促进,还是阻碍。请郎中,江兄及各位予以评判。
* V/ x6 `9 E1 ?4 L" P# C8 l$ ]/ X4 n, `1 p, v7 n1 G7 @7 Q( n% i: h2 u
蒙城郎中:
; a8 Y% T/ ^- r! _# V- a6 s
6 i: [! ~4 o9 j" M前几年的CBS热剧《Numb3rs》,就告诉了人们一个真实的“科学”., T* y3 f6 Q" `1 Q4 N# j3 G S4 @
" F6 k* t1 w* _2 f6 E4 Z2 K. Q
科学计算,要达到更接近真实,就是模糊计算,就是尽可能把所有的变量与常量都考虑进去,进行综合计算,从而得出一个区间数值。
: C9 f: l, h1 e: K! |; d
- ~8 o! p4 b6 u. b5 [0 I# S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是不可能用精确值来归纳的。就比如,大家来评一个女人是不是美女。0 }, q- I: z- L' \( O0 B
4 I4 i0 D' X, J- z9 n2 h
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精确下看会产生如何结果:鼻子高度3.5CM、长度5.4CM,两眉间宽2.2CM,两眉弯度的弧线方程要尽可能精确,每间一毫米定值X和Y,从X1、Y1,一直精确到X55、Y55……
5 @9 m4 K' i7 x* ]0 @8 w$ |; o( _# {
这么多精确值都能做到。但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美女得桃红水色,得气色好。那测这脸上的光泽度?色彩饱和度?气质影响度?……
2 P, b/ k& r; e7 p- K" G: B, I& Z
这还是评一个外貌上的差异,都会有N个无法定量、定值的东西出来,那人体内部的,又该如何去?
8 k3 Y% X6 \( z9 ?" ~% h% H* r( S/ F8 I) h
有些人,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学了个单元一次方程,就以为自己是“科学”家了。以为世界都能用精确值描述的。
* Q1 F0 _- C. v* m) A
$ [/ G2 H4 t) L2 f5 q/ r去问下这些玩“精确值”、“标准化”的,当年大学的高数课有几个是不挂科重考好几回的?7 t6 \7 ~) J+ L$ Y
4 ?% ]6 {' V: w* G3 Y2 m. g5 sQ:
. `- h# B: ~9 n
. x i9 L$ S' J, S" E! v6 T# v寻找区间数值正是中医诊断量化要做的。现在主要在兩個檢測方向:8 j$ m' M: l( Q" K. G6 x; j8 M
' C6 i6 M) e/ T* F) T+ n: h
氣血能量的高低及各個臟腑系統的相對狀況.即通过检测主要的十二個臟腑,再將12個臟腑簡化為五臟,從心、肝、脾、肺、腎的相互闗系的變化以偵知身體的總體狀況,以及疾病可能的原因.: [4 b/ n5 v1 l- {& H% Z& ]' K
- h! k$ l. c; @: p2 q' |- y. ^; r蒙城郎中:
: Z7 K7 x! n( j4 i3 y4 R
" M7 F6 ? v# K; L: u, v呵呵,陷到西医脏腑理论就会不能自拔了?% i2 G9 X$ q) ]2 t! ~0 x0 W* V
4 m8 a& \& M% p, Y/ ]! D5 ]4 y f
大江川:" ]9 P e; { F" e( C: O9 P
. N+ H- d& U2 r$ Y1 E* b
谢谢郎中兄,T兄,及诸君的讨论。/ o5 g+ M4 f, |, h$ Q
等我再想想。
5 x l. a e* M: d& @/ K3 h1 C
. J* g- z' W* r8 Z* _, e蒙城郎中:# J) A! L: u# j/ l
六味地黄丸的文章,越写越好了!赞一个。7 e" u% r0 r- v, k& a: u5 x; D
! d) ~4 k9 U& ~% O. u; hQ:
s! p" ^! w! l& V$ ?1 ~1 s+ z8 Q4 N/ i
不是西医的,是纯中医的。, U& C; H7 q3 s
- B$ ?( P, h* S' E0 O蒙城郎中:: Q! J: i7 h" a& f5 ?0 s
纯中医的脉诊就不是这个样子的。
# C y) Z: b5 `9 @
$ Y. }# F7 `0 B' j. B比如摸脉,一搭上手,首先是感觉什么?不是脉动,是皮肤松紧,从而知道此人是表虚还是表实。从而知道此人大约是辛苦劳作的,还是养尊处优的。0 s, I0 I! p$ u/ V |5 B& r
& M! _# ?# c, w! q1 G
千万别以为这个可以忽略不计,这对接下来的脉动的标准就定了个大约的数值了。就可以知道,同样是一分钟脉跳75下的,这个人是数,那个人是平。& B6 l/ y( d0 w# l
- B% X7 p- S: a; [9 A脉诊仪出了很多了,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到现在。声、光、电技术的都有,但为什么没有哪家中医院用脉诊仪来进行诊断?甚至宁可用西医的方式来诊断,然后套脏腑,都不用脉诊仪,这又是为什么?) i9 n2 \) o# i- ]* @$ {: s
3 O2 f: n, z. |, b
如果你会脉诊的话。有的患者夏天坐冷气足的侯诊室,你会发现,坐二十分钟的脉象和坐半小时的脉象都有不同。但有的患者就没事,而这只要有经验的,懂脉的,摸到患者的皮肤就了然,或是看下患者的脸色就清楚了。这些仪器能知道吗?2 O& s2 B; c8 K% V
: G* D; ?, D6 E目前脉诊仪做得最好的,不是吴清忠的,而是王唯工的。 说穿了,就跟西医忽悠大家买血压仪一样,就句行内的话来说:“当不得真的”。
* _7 K1 \- N: R) v; T0 @/ n
2 ]/ j% n' M" v" V) BQ:
& R/ @/ `% ^) t" D3 U" _0 p7 ^, O! Y& F$ v
不是脉诊仪,是经络仪。" }3 r4 x z* z4 a
* h# `% Z3 P3 ?6 _$ S蒙城郎中:
. ^% H0 C# l1 m" k' f
1 n& t* g) q( H4 V8 i1 K: u经络仪就更搞笑了。
; f. |- _" y% F- B# B7 ^
8 m, a" b- j/ q$ M/ t全真教一向以修内丹为著。如果不是各自修为真的还好的话,基本上是每次谈经络就是开打了。
2 F4 |% M& R" H: J
* Z. O: p/ p2 [( i- q8 U. {我就是打小看他们争啊、吵的,索兴就不学这些,呵呵。* [+ w/ Y8 b, o( y
9 _2 n. @, N6 Z' ]* Y
Q:) \% d$ h. e L1 }2 ]
8 b7 a8 C: d$ R, y1 V9 ?莫非郎中不信经络学说?6 A s, z9 T8 |3 |/ J
# f6 i% Q- o$ |: x5 S: K \# m3 c
蒙城郎中:6 f6 g, o7 x! ]) o
3 A" e5 {, c' i9 s是经络各人有各人运行规则,如果用于治疗的话,其中的变化比脏腑学说复杂多了。1 i- x. H4 S! W4 o# r
% _" n6 a5 z( i6 f' K
为什么自古用药的高手多,用针的高手少?* U, L+ w m0 k/ M6 U( @( O$ q
& [% k W: {9 U3 L, x' ?你还真以为花个几千美金,再朝自己头上、身上扎个几百针就学会了?
_( A# K2 ]0 v* d, v+ |7 S$ v" ~* b4 s! _$ M4 I" \& t+ f9 r8 m* X
或是有老爸老妈手把手儿就一定学得会?
v4 e+ |; x y/ i9 f7 G2 V- a
) [7 y4 W; D2 Q8 l) s
Q:
5 n" s9 L; h, `3 f! _1 B4 X; G0 [
* Q d/ [( M8 H- J( v/ M3 z( X7 j看来还是潜心学中医,莫踫经络针灸了。
* u: t4 r$ b) l; ^! N! A2 l' G
B+ P7 G4 \& v0 C; P9 x蒙城郎中:+ w! k' b F: L1 p
9 Q& \0 [- f9 H5 _' i6 I; P( o有的人天生的心很静,手感特别好,学针炙就很快。象这样的人,天生的,拿起一杯水,很快怀中的水就不起涟漪。
. W5 s4 ~, y e: v% ?8 f7 @9 D4 I+ d2 v( H! B% D1 N- t8 i
心如止水,哈哈,应该就这么来的。5 D! ~, d% I; J8 J9 f& Y
; c+ X: Q& s# w9 j! s相对而言,道门和佛门中,学针学出来的比俗世中的人多,就是心比凡人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