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mrock100 发表于 2015-10-13 09:21 " t( c* w- [- i
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湿气好理解,这里风气是什么意思? ... 4 I9 p7 ]' g3 J3 e I1 r
全句是:
2 a9 q( _9 {9 N* }- k! V
. @" U6 u% X' C1 H9 I问曰: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a2 ^. @8 I- | c! P( U
6 m x5 v* U4 {
& W% v* j/ r( `- c3 O( f' ^0 \' z
. |; |0 u* v8 m _中国人祖辈世世代代生长环境,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的多,厥阴风木为病,就属于一种根子底里带来的“基因”(暂且用这个词来形容下吧。)' y# u: @2 W, i, _7 t
9 y% ~& w' Z5 U8 Z( @5 s) x0 k' C) [, S& m
华人身上湿气重,且难清,多数是“风湿相抟”导致。
) X* c5 W& o* B! |# V- v8 Q X+ D R y
' z9 K" G' K. W8 |2 {: g
只有大西北、大西南几乎不受东南季风影响。( _2 o. A; m( u& C! C
5 l! ]3 c2 \: x2 P
0 a8 J: s3 u, u U5 d4 j+ j两广之地,主要受热带与亚热带季风交替影响,所以湿与热相抟更重。3 y) a2 L- h, t0 ]7 u
( {" r; m( p) L# l7 z2 [' P岭南医派,在去湿时,更重的是清热并滋阴凉血,主要原因就是两广之人,受的是“湿热火”三气相抟,故而易伤营血热。
! i( P9 \ z+ z7 ^) P. [6 f+ Q; w4 x* I
# I& ]0 ^- H$ `/ @) L1 m9 s- M) J% u) f从清未开始,大量的福建、上海、浙江人移民过去,对岭南医学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 l' F7 |$ z: S0 u9 H, }$ q8 w# I \# t) e
因为沪、闽、浙三地之人,多是“风湿热”三气相抟,“呢個世界,係有錢个大晒”(粤语:这个世界,是有钱人说了算的世界。),这些有钱的移民,同时也带着自己的家庭医生(住家郎中),就把东南方治“风湿热”的方法以及日常保健方法,带进了广东,且打压了岭南医学的发展。
7 E- J0 u/ ]7 z0 x! O
: J! ~6 I2 _) ], k8 ]8 \1 U0 T5 D" x4 ~0 L+ o8 F8 Q8 z c! l
所以,现在很多老广东人煲靓汤和凉茶,就煲错了,反而喜欢用“风”药,如:葛根、肉桂、芫茜、薄荷等;和燥湿药:淮山、茯苓、苍术、黄芪之类。1 T& v- Y1 C5 D! r6 x b
. ^8 u% M7 B' m2 w4 k9 I而广东人真正要的滋阴凉血的:牛蒡、马蹄、莲藕等且不用了。
! w. Q# c/ [* Z
$ I5 q5 |/ w2 @8 W3 ~8 ^9 }% }5 _这也是广东年轻人,现在越来越不太信这广东靓汤与凉茶了。其实,一是人种杂居太厉害;二是岭南医学,和江南医学在这里给搞混了。
, d6 R" |( t$ _4 s |